环球在线 中文环球周刊>全球华商>俄罗斯华商:应对新法规各有打算
整顿后的俄罗斯市场给华商提供新商机

[ 2007-04-06 10:4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哈尔滨市社科院对外经贸研究所所长夏焕新认为,俄“禁商令”并非针对华商,也不会影响中俄两国间的政治、经贸关系,它是俄政府去年以来一系列市场整顿政策的延续。夏焕新说,所谓“扫地清市”是俄罗斯为入世所做的准备,旨在规范其国内市场秩序。她解释,俄罗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特别是俄远东地区的“包机包税”、“倒包”旅游等灰色清关方式入境商品造成俄税收严重流失,低价劣质商品和不规范贸易方式还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排挤了优质商品,挤占了市场空间。据她介绍,除华商外,目前在俄从事零售业的还有土耳其人、越南人等,因此“禁商令”并非是针对华商的歧视性政策。她提醒华商不必惊慌,可以通过雇佣俄罗斯人经营、变更法人等方式规避风险。

同时,“禁商令”使得规范贸易获更大空间。夏焕新认为,“禁商令”可能使少数“倒包者”的淘金梦破灭,却为规范贸易留出了更大市场空间;“禁商令”将使黑龙江省口岸城市对俄贸易受到冲击,但对哈尔滨这种中心城市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夏焕新分析,黑龙江省对俄口岸过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近年来很多口岸商品开始从俄远东地区向俄中西部流动。在低端贸易方式排挤下,规范贸易额度难以大幅攀升,哈尔滨市对俄贸易额也因此一直落后于黑龙江省口岸城市。她认为,俄“禁商令”将彻底打破这一局面,哈尔滨市大部分企业从事的国际规则下的规范贸易将受到鼓励。由于俄罗斯市场需要中国商品,目前哈尔滨市对俄出口量大的钢材、农副产品、灯具、纺织用品等商品,短期内仍是俄市场所需。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姜振军认为,“禁商令”实际上是暗示着新商机来了。“不是狼来了,而是希望来了。”姜振军认为,“禁商令”带来的希望有二:一是在俄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对俄规范贸易量将迅速放大,但由于需缴纳关税等原因,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必然缩小,客观上对我国企业到俄投资兴办生产加工型企业形成吸引力,从而为哈尔滨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俄“重工业很重、轻工业很轻”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但俄正致力于增加轻工砝码,产业结构逐步向民生工业转型,这种转轨需要中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俄轻工企业改造也需要中国企业参与。这些都是多年来难得的新商机。

姜振军分析,我国对俄贸易自1994年受中俄两国政策变化影响陷入低谷以来,连续10余年保持低位徘徊,作为对俄贸易桥头堡的哈尔滨市每年对俄贸易额仅1亿多美元。借助俄“禁商令”提供的新商机,中国对俄贸易有望得到大幅攀升。他建议,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去”。

黑龙江省多位长年研究俄罗斯经济的专家认为,我国企业及在俄经商人员应从两个角度看待俄罗斯禁止外国人经营小额零售贸易法令的出台。虽然这一法令对我国边贸“倒包”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对那些通过正规渠道开展对俄贸易的企业、个人而言则是一件好事,“灰色清关”的终结意味着对俄贸易环境将更加公平透明和规范化。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说,大量集贸市场的消失和“练摊者”的退出,势必将使俄罗斯终端零售市场出现一段时间的“真空”,这显然是个不错的商机。建议我国在俄从事经贸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尽快调整经营策略,规范经贸活动,打入俄罗斯本国人的营销渠道,利用俄方资源开拓中高档市场,如大型的商场、超市等;建立国际物流公司,规范化操作国际贸易业务;通过在俄建立工业园区等方式规避经营风险。宋魁建议,应加强从事对俄经贸活动人员的培训。首先要加强对在俄从事商务活动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形势教育,使他们适应国际特别是俄罗斯的新形势,树立中国公民的良好国际形象,为中俄友谊和合作做贡献。针对从事对俄经贸活动人员特别是从事资源开发等大项目工作的人员,开展俄罗斯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引导我在俄经商人员严格遵守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从正规渠道分类报关报验商品,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塑造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的良好形象。

(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