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中文环球周刊>金融>金融三
陆磊:中国在金融全球化博弈中的地位

[ 2007-03-10 07:58 ]

 

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不足以在基本面上影响世界,但资本市场所反映的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预期,的确足以影响境外市场主体对世界经济稳定性的预期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最近,一个突如其来的争论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为之瞠目结舌——全球股市波动的震源是否位于中国。随后,美国财长保尔森透露,即将与中国就进一步对外资开放服务业、加强中国的环境保护,以及加快中国总体经济改革三大议题进行探讨。这是两个看似相距甚远而事实上存在密切关联的事件,虽然不能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影响力,但已充分说明中国已经处于金融全球化的博弈核心。

其实,中国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凸显早在2005年就已初露端倪:一是国际社会频繁地对人民币汇率重估施压;二是中资金融机构境外上市的持续成功。前者体现了中国经济通过宏观货币渠道对世界的影响;后者则体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机构的价值预期。

因此,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不足以在基本面上影响世界,但资本市场所反映的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预期,的确足以影响境外市场主体对世界经济稳定性的预期。

就此,我们没有必要否认中国的影响力,恰恰相反,充分做好以趋利避害为目标的博弈准备才是真正的最优政策选择。如果我们做一个预期可以发现,近期中国的若干金融改革举措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世界金融市场。

其一,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是一个关键问题。据国内媒体报道,在上周接受CNBC电视台访问时,美国民主党议员希拉里表示,“我们的巨额国债由外国央行和政府持有,这是个问题。我希望行政当局不要漠视当前的警讯。”

希拉里同时表示,她并不建议对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额度设置上限,但是政府有必要着力于削减赤字,并且需要考虑通过有关立法,要求一旦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美国GDP的25%,政府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反映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主要经济体之间已经具备了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甚至我们可以预期,任何一方都难以打破以下的博弈均衡——中国保持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仍然投资于其交易对手。否则,世界将以较大概率进入持续的经济衰退。

原因很简单:希拉里要求政府削减赤字与中国扩大内需一样困难,且都不是在短期内所能解决的,其背景在于两大经济体完全不同的运行逻辑。前者习惯于低储蓄,后者则是高储蓄。而全球经济平衡就取决于两大经济体的博弈均衡。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最优博弈规则之一,就是把外汇储备作为中国参与国际博弈、特别是大国博弈的最主要筹码。这一筹码是自十年来中国的主要资产,而不是包袱。

其二,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这是保尔森即将在中国的最主要议题,也是从理论到政策存在较大误区的领域。

笔者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全面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学术界一直热衷研究“金融业对外开放与中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事实上,近期的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基本上是有利无害的抉择。

恰如水往低处流,风险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扩散。因此,我们需要评估的是中国的金融风险相对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孰高孰低。如果仅就金融业不良资产总水平和监管水平看,中国与其主要金融业交易对手并不存在风险向内传染的问题;相反,风险的对外扩散和稀释是主流——外资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中国金融风险在世界范围内的稀释。

那么,外资进入的原因何在?资本流入的另一个推动力在于预期收益。只要中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外资持续流入——无论是否符合外汇管理法规——都将持续下去。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的第二个最优博弈规则: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机构的分支机构实施开放。

其三,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尽管汇率升值似乎是大趋势,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对中国,甚至对世界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角度看,汇率稳定保证了中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中国处于生育高峰的一代人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时期,汇率是确保产能得以消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至少在短期,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原因在于汇率决定了资本流动,维持了全球范围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人民币汇率稳定应该是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博弈均衡。

由此,我们的第三个最优博弈规则是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以此实行本外币政策的组合。有理由相信,基于我们的外汇储备筹码,中国交易对手实施汇率报复的概率极小。

作为一个预言,金融全球化的博弈要义必然是合作,而博弈均衡只有双赢或双输两种可能,任何单纯一方的胜利或失败都不可能出现。■

(来源:《财经》网络版 陆磊 作者为本刊首席研究员)

(编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