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英雄迟暮时
沙龙的突然倒下,使中东和平进程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国际先驱导报驻耶路撒冷记者华春雨、齐湘辉报道
以震惊世界的方式把以色列人“拖”出加沙,出其不意地解散议会并组建“前进党”准备大选,却在选举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
下轰然倒下,这些极可能将构成沙龙生命中“最后篇章”的“传奇”,为他的一生再添了浓重的色彩。
巨人也好、“屠夫”也罢,沙龙在2006的突然倒下,让以色列政坛一时再难找到有如此号召力的政坛强人,而这位强人的倒下,也使中东和平进程前景更加模糊。
昏睡中的2006
从2006年1月4日起,已经78岁的沙龙在遭受第二次中风打击后,至今再也没有苏醒,以色列政坛的沙龙时代也随着他被宣布“永久丧失履行职权的能力”而结束。
此后,病床上的沙龙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只有关于他几次出入加护病房的只言片语。这位传奇人物或许不会想到,关于他的医疗费问题,竟然会引发国会和政府的争吵,而以黎冲突期间,媒体居然以“沙龙突然睁开双眼”来炒作。
如今的沙龙静静地躺在特拉维夫附近的谢巴赫疗养院呼吸科病房里,耳边不再有议员的争吵,也不用再为以色列的安全和巴以和平的前途殚精竭虑。
他的家人说,会用一切办法继续维持他的生命;媒体则在猜测沙龙将在何时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而在普通以色列人心目中,有着传奇军旅生涯的沙龙对他们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以黎冲突之后,人们一边责难奥尔默特搞砸了这场战争,一边还会发出“如果是沙龙……”的感慨。
“沙龙火炬”还在传承
沙龙大力推动的加沙单边撤离,曾被认为是有希望实现以巴最终和平的第一步,而加沙撤离之后,不左不右的中间路线在以色列也似乎成了人心所向。
正当以色列人期盼进一步的单边撤离能给以巴带来永久和平时,沙龙倒下了,单边主义的旗帜传到了继任者奥尔默特手上。不论是在竞选口号,还是就任伊始的宣誓中,奥尔默特及前进党都把继续推进在西岸的单边撤离作为其根本理念。
但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向以色列频繁发射的卡桑火箭以及今夏的以黎冲突,都极大地触动了以色列人对“安全”二字的敏感神经,他们担心撤出西岸的广阔地域会给反以武装更大的生存空间,也让以色列腹地暴露在火箭弹的射程之内。随之而来的是奥尔默特政府在以黎冲突之后将单边撤离计划束之高阁,沙龙的单边主义似乎再难继续传承下去。
强人不再的后沙龙时代,虽然以巴之间达成了脆弱的停火协议,但协议得以落实和维持的前景并不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