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快讯>快讯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记者非洲行
特写:加纳奴隶堡——世界不会忘却的记忆

[ 2006-11-01 10:45 ]

 

环球在线消息:沿着大西洋几内亚湾蓝色的海岸线,新华社记者非洲行西线采访组来到了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以西130公里处的奴隶堡。奴隶堡实际由两座城堡组成,由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分别修筑于15世纪和17世纪,1979年一并被收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远处眺望,两座城堡要塞从海边的悬崖峭壁上拔地而起,构成水陆之间一道绮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经过几个世纪大西洋波涛的击打和海风的侵蚀,白色的城堡外体已经老迈得斑驳陆离。然而正是它们,记载着加纳最初作为黄金贸易中心的繁荣,也记录了往昔贩卖黑奴的悲怆历史。

城堡中旧时用来关押黑奴的地牢,现在被辟成了一间博物馆,里面陈设着当年拍卖奴隶的广告、捆绑奴隶的绳索以及运送奴隶的木船。地牢狭窄、幽暗而潮湿,所有的光线仅靠一扇40厘米长、10厘米宽的窗口。讲解员说,由于潮湿,卫生条件差,当时许多奴隶没能等到被拍卖就病死在这里。

地牢紧贴海水而建,在地牢里,可以清晰听见海水击岸的涛声,但一堵厚厚的石墙,却把黑奴永远拦在了自由之外。而在地牢的上边,城堡的总督和军官们为自己修建了豪华舒适的办公室和住所。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们在享受落地窗户外这片碧海蓝天时,是否听见地牢下垂死奴隶的呼号?

加纳的奴隶堡,记载了17-19世纪西非奴隶贸易的历史,2000万黑人从这里被贩运到美国,成为非洲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这一史实是人类文明的隐痛,一直撼动着现代人的良知。讲解员马克·泰蒂在讲述这段历史时,曾几次因为辛酸而哽咽。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出访加纳,曾专门来到奴隶堡。他对美国曾参与奴隶贸易向加纳人民公开致歉,并为“人类遭遇这等对待而感到非常遗憾”。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奴隶堡周边已经形成了繁忙而富庶的渔镇,渔船桅杆的顶端飘扬着加纳、美国、荷兰、西班牙、法国和科特迪瓦等国的国旗,组成了浩荡的旗帜的海洋。从这些猎猎飘扬的旗帜中,人们看到的是当地居民海一般的胸襟。加纳人并没有沉陷在仇恨和耻辱中,他们此种对历史宽容的情怀,为世界提供了相知、相容和相悦的无限可能。正如负责奴隶堡维修的技术人员阿诺·耶布阿所说:“笼罩世界的不应该是掠夺和仇恨,而应该是宽容与和谐。”

在奴隶堡一座牢房门外的墙上,后人在一块白色大理石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记住我们祖先的痛苦,愿那些死去的黑人奴隶得以安息,愿那些回来的人找到他们的根基,愿人类不再重复如此的不公正。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活着的人,发誓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奴隶堡的地牢里有一扇门被称作“不归之门”,当年2000万奴隶就是通过这扇门永远地离开加纳被运往美国,从此没能再回来。1998年,一名黑人奴隶的遗骸被其后裔从美国运回加纳,从此这扇“不归之门”易名为“回归之门”。

(新华网阿克拉10月21日电 记者王露露 陈瑶)

(编辑:婧远)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