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记者特工门作证 详述与切尼助手谈话内容

[ 2005-10-01 09:21 ]

 

9月30日,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前,《纽约时报》记者
朱迪斯·米勒对记者发表讲话。[路透社照片]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当地时间9月30日,此前一天刚刚获释的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斯·米勒接受了一个大陪审团对“特工门”事件的调查,讲述了两年前她与副总统切尼的一名高级助手的谈话内容。

由于同意在中央情报局(CIA)特工身份泄密案中作证,米勒在度过85天的牢狱生涯后于29日获释。《纽约时报》援引熟悉该案调查的消息来源说,米勒30日向联邦大陪审团详细描述了2003年7月她与切尼助手刘易斯·利比两次谈话的内容。

了解案情的律师们透露,米勒的证词看来为特别检察官菲茨杰拉德结束历时两年的“特工门”调查扫清了障碍。此项调查意在查清究竟是谁泄露了特工普拉姆的身份,以及是否有人违反了法律规定。律师们表示,菲茨杰拉德现在或者可以很快提出指控,或者能够得出结论说,该事件没有涉及任何犯罪行为,从而结束调查,并可能发表一份调查报告。

菲茨杰拉德此前曾指出,一旦得到米勒的证词,他将完成调查。

2003年7月14日,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在报纸上撰文,抖出“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威尔逊的夫人普拉姆是CIA秘密特工”一事。普拉姆从22岁起就为CIA从事秘密工作,数次赴国外执行秘密任务,因此她身份的曝光将给自己、同事以及她在国外的联系人带来危险。

诺瓦克解释说,他的消息来源于两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政府高级官员。普拉姆的丈夫、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威尔逊认为,是布什政府故意泄露了他妻子的特工身份,目的在于对他进行打击报复。因为在普拉姆的身份泄露前一星期,威尔逊抨击布什在2003年国情咨文讲话中使用的“伊拉克试图从尼日尔购买铀”的情报不真实。

2004年8月,法庭以米勒拒绝出庭为泄密案的消息源作证为由,判处她18个月监禁。判决公布后,米勒立刻提出上诉,认为记者应得到联邦法律的保护。2005年6月27日,美国联邦高等法院驳回了米勒的上诉。

根据美国1982年颁布的《情报人员保护法》,泄露秘密特工的姓名属重罪,最高可被判处10年监禁。截至目前,尚未有人因此受到起诉。

(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