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题:写在4000米高地上的忠诚――人民子弟兵玉树抗震救灾速写
新华社记者
2010年4月14日早晨的玉树,牵动了全中国人的心。
7时49分,初升的太阳像往日一样,把春天的高原古城玉树刚刚照亮,7.1级的强烈地震发生了……
阳光下,不再是美丽的草原和优美的歌声。结古镇,这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90%以上为藏族同胞的美丽小城、全国海拔最高的民族自治州首府,顷刻间成为废墟:
上千人遇难,上万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85%以上的房屋倒塌……
危难之际,万余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遵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迅速集结,立即向玉树灾区进发。
人类有史以来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首次大规模地震抢险生命大营救拉开序幕……
冲锋,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
4月14日8时许。地震刚刚发生,一条条紧急救援的命令就从北京解放军各总部火速发出……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在向全军迅速发出指示的同时,立即向灾区派出所属任务部(分)队。一支由作战、通信、工兵、战勤、军交、医疗、救护、军需、物资、油料、营房、装备和新闻宣传等系统组成的特殊部(分)队在第一时间出发。
设在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的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在第一时间向兰州军区、青海省和担负救灾战备任务的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管和应急通信等系统发出战备应急令,一个由4000名专业民兵和460台机械车辆组成首批高原道路抢修队伍,立即进入任务区域的交通沿线,确保铁路、公路、机场、通信安全畅通。
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北京军区专业救援和医疗分队立即集结出发。
北京南苑机场。空军紧急调用的3架伊尔-76运输机,载着中国国际救援队和首批救灾药品、食品和物资于4月14日13时13分陆续起飞。3小时后,通过空中运送的第一支异地救援部队到达玉树。
4月14日8时20分。兰州军区。
第一时间获知地震灾情的军区司令员王国生、政委李长才紧急部署并命令军区和青海省军区部队奔赴灾区救人。军区前方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成立,军区首长亲自带队赶赴玉树。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青海省军区离玉树最近的某独立团1000余人从西宁出发。
某集团军工兵部队近百人的专业队伍从1400多公里的宁夏出发。
解放军第四医院80余人的医疗分队从西宁出发。
某陆航团3架高原直升机从1700公里之外的新疆起飞。
军区联勤部医疗救护专家分队和首批救灾急用军需物资起运。
几乎在同一时间,武警总部作战指挥室,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政委喻林祥,紧急命令武警青海总队的1000余名官兵向玉树进发。
有着高原实战经验的武警西藏消防总队1000多名官兵从拉萨出发。
成都军区作战指挥室里,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田修思命令1800名官兵和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玉树。22架直升机和2支120人的高原医疗队待命出发。
……
快!快!!快!!!早一秒钟到达就多一份生命的希望。
接到紧急求援命令任务的部队,从西宁、从北京、从兰州、从西安、从武汉、从成都、从济南、从格尔木等地,以各自不同的机动方式,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挺进。
战机轰鸣,火车呼啸、汽车急驰,人民子弟兵火速向生命的4000米高地靠拢。
某集团军摩步旅从驻地到玉树,要赶赴1500多公里,需要翻越4座4500米以上的冰雪稀氧达坂和多个冰雹区。
在高寒缺氧和气候无常的青藏高原行进每一步都是艰难的。
大雪、冰雹、7级以上的大风,随时都有可能损毁前进的道路。
弯道、滑坡、冰路,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由于缺氧,汽车功率和速度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抢在第一时间安全赶到地震灾区,驾驶员嚼着辣椒,一边吸氧一边轮流驾驶……
快!快!!快!!!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抢在时间前面,空军第一时间在西北和玉树紧急设立了抗震救灾空管指挥所,开辟了空中救灾生命通道,布设了飞机夜航信号,加强了空中指挥通信。确保机场昼夜24小时能起降飞机,第一时间把救灾部队和急用的药品、食品和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
在第一时间紧急赶赴地震灾区的青海省军区政委段进虎,途中路遇交通堵塞,他不顾高寒缺氧和身体不适,拉开车门跳下车,拦住一辆“摩的”跨上去就往前冲……
14支军队医疗队从祖国各地火速向玉树进发……
快!快!!快!!!再快些!
各总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通过视频和电话,一份份报告被传上来,一道道指令火速下达。
部队加速开进,战机昼夜飞行,铁路公路交替接力。
到4月14日18时,所有参加玉树地震救援的部队火速集结,并陆续出发赶往灾区。4月18日22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赶往玉树的12535名官兵全部到达灾区。
抢救:争分夺秒营救每一个生命
“不好!赶快救老乡!”
4月14日清早,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正在组织部队出早操。
强烈的地震发生后,他一边清点部队人数,一边让作战参谋报告上级,自己带领官兵向外冲。
“救人!快救人!!”在一片倒塌的房屋前,他第一个冲上前,用手挖开废墟,将一位老阿妈救出。在他的指挥组织下,被废墟压埋的一家4口人获救。
“快!赶快!民族综合学校有人被埋。”听到报告,吴勇迅速带领官兵急跑步赶往那里。在最短的时间内,军分区100多名官兵手挖肩扛,先后从废墟中救出40多人。
“要快!一定要快!”
为了高效抢救被埋群众,吴勇将军分区的120多名官兵迅速分成7个战斗小组,紧急赶往灾害最重的地域。
望着浑身已经湿透的战友的背景,吴勇眼里噙满了泪水。他比谁都清楚,在4000多米高处急剧运动和超负荷的身体透支,意味着什么。
“管不了那么多,救老乡要紧!”他说服自己,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箭步追了过去。
这一天,玉树军分区共从废墟中救出123人。
手指和手心是沁出的鲜血,脸上和身上挂满汗水。地震发生后8分钟就赶赴州职业中学的武警玉树支队650名官兵,当天就救出了400多人。
“快些!再快些!”
“快一秒钟,老乡们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
嗓子早已经沙哑了的支队长石华杰,一边和战友救人,一边大声地喊着。
望着和自己一样饿着肚子,一整天都没有吃饭,浑身早已湿漉漉的战友,石华杰还是含着泪又一次下达了救援命令。
就这样,他们在一次又一次不断的余震中,硬是在废墟中抢救出了969名被埋群众,把1100多名受伤群众安全转移。
同样的4月14日早晨,地震刚过,武警玉树消防支队的官兵,就冲出营区,朝着冒出浓烟和尘灰的三江洗浴中心火速赶去。
“快!里面有人!”
副支队长张小勤和大队长高峰在组织部队灭火的同时,就带头冲进倒塌的房屋中。
整整12个小时,他们用手从废墟刨出了14个生命。当最后一个被埋人员被救出时,累得连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官兵们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这时候,高峰才发现,自己和战友湿透了的军装上面已裹上厚厚的灰甲。
“休息一会吧!”
看到战友由于连续劳累,脸色暗紫,呼吸急促,有人就向领导建议着。
“不是已经休息过了嘛!”“快走!”张小勤含泪命令道。
张小勤比谁都明白,从13日晚饭后,他和战友们已经25个小时没吃饭了,一整天的紧急救援,超出身体负荷极限的连续运动,他这个自称适应了玉树高原环境的人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何况支队里还有许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想到这里,他眼泪就“涮”地一下掉出来了。
“他们个个可都是英雄啊!”
张小勤觉得“自己太没人性了”,战友们坐在地上还不到一分钟,自己就朝他们叫喊。但他更明白,“慢一秒钟,被困的同胞就会多一分灾难,人民子弟兵的称号就会失去一份光彩。”但是,赶得太紧,战友就会随时倒下,那也是生命啊!何况,已经有人出现了严重的高山反应,多名战友几次昏倒。
“还是救人要紧!”
天快要黑了,张小勤和他的战友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生命大营救。震后当天的傍晚,人们在废墟旁看到的是和他们一样忙碌的身影。
“救出的人不能死在我们手上!”(未完待续)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