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首次、全面、系统、原滋原味展出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今天上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用上万幅图片资料、四十多部影像资料,四百多件实物精心设置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大陆民众。
“全世界第一次关于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展览,没想到在北京。”展览艺术总监根志优说。族名为达英·拿答弗·撒万葛斯阿门的根志优,出生于台湾苗栗山区赛夏族部落长老家庭,二十年来,走遍了台湾岛上八百二十八座少数民族部落,积累了数以万计台湾少数民族的影像声和图文资料。
为展览提供了大部分展品、影像图文资料的他介绍,“这次展览中最重的展品达三百多公斤,都是从岛内运来,不少已成孤品”。
民族文化宫门厅里,冬日的寒风从厅门不断吹进来。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少女,依然身穿赤脚光臂的民族服装,为大家带来优美的民族歌舞。
环顾三个展厅,布农弓琴、阿美族的树皮帽、臀铃,噶玛兰人香蕉假茎纤维布制的短衫、长裤,泰雅、撒奇莱雅等十四个族群男女服饰、排湾陶壶……每一个展品都凝聚着这个族群的习俗故事。
比如,排湾陶壶。排湾人认为其诞生在陶壶之内,而百步蛇是壶外的守护神,饰有百步蛇的陶壶极为贵重,仅少数民族拥有,用来珍藏最贵重的琉璃珠。
阿美族的臀铃,则是阿美族男子系于腰裙后面,丰年祭歌舞时让自己引人注目。布农弓琴,演奏时口虚含弓背,指尖拨动弦线……
全国台联副会长陈杰,也是台湾阿美族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台湾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她认为展览最难能贵的地方,还是台湾十四个族群的长老都带本族代表来参展。
“他们在台湾岛内彼此都很少有机会见面,没想到的第一次聚会,就是这次在北京。” 陈杰说,个人相信这次展览一定能有三方面收获,一是让大陆民众了解台湾少数民族;二是也让台湾的少数民族之间彼此了解;最后就是让台湾少数民族感受到大陆民众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
确如陈杰所言,阿里山邹族达邦社酋长汪俊松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北京,同来的还有邹族的七个代表。“大陆民众对台湾少数民族怀有好奇心,展览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很好哦,台湾本岛没有过这样好的展览。”
邹族头目斯勇热情地带记者看展品中他带来的“舂米和捣糕用的木杵”,以及邹族的番刀。这时有邵族年轻头目石磊路过,热情地请记者为自己和汪俊松、斯勇照合影,笑嘻嘻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转身的功夫,又看到他扶着年长的卑南长老陈冠年上台阶。
来自台中的温建华先生,母亲是阿美族、父亲是鲁凯族。他说,来参加这次展出非常感动,非常感谢大陆重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交流。
嘉义大学台湾原住民族教育及产业发展中心教授洪进雄也认为,展览非常不错,让大陆同胞了解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文化历史特色。
他还特别希望,除了展览,大家有机会去台湾少数民族都居住的地方走走看看,“那里环境少破坏,生物多样性强,生活方式独特,很值得亲身去体验感受。”
根志优也希望,相关部门在涉及大陆民众来台旅游线路时,能细心思考,让少数民族民众受到实惠。
北京67岁的王阿姨,前几天就来民族文化宫“打探”过了,今早听广播得知开展的消息,近中午就和老伴赶来了。确有明年三四月份去台湾旅游计划的她说,“展览很好,很大气。”
据悉,目前,台湾少数民族保有自己语言和文化的有十四个族群,总人数约五十万人。此次展览1月6日结束,观众免费参观。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