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伊朗学生通讯社12月16日发布的照片显示,“泥石-2”中程导弹发射升空
中国日报网消息:据新华网消息,本月15日,伊朗成功试射了一枚自制的改进型“泥石—2”中程导弹,此事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改进型“泥石—2”导弹是伊朗最先进的两级地对地导弹,完全由固体燃料推进,射程超过2000公里,打击范围可覆盖以色列全境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以及欧洲部分地区。并且此次试射的改进型“泥石—2”中程导弹更是比普通的“泥石—2”飞得更快、打得更准、更容易操纵,也更难被击落,伊朗官方通讯社称:“改进型导弹大大提高了伊朗的技战术力量,对任何外来侵略形成强烈震慑。”
自卫还是叫板
伊朗“不需要用原子弹保卫自己”,但舆论认为试射是在警告西方不要“轻举妄动”
今年9月底,伊朗革命卫队连续试射包括“泥石”在内的多种型号导弹并宣布取得成功。伊朗媒体称,此次试射改进型“泥石—2”导弹,是伊朗加强边界防卫力量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而时常进行军演或测试导弹等武器装备完全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伊朗总统内贾德16日说:“伊朗民族有很多敌人,但是不需要用原子弹来保卫自己,因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反对核武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呼吁全球核裁军,因为原子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对人类的威胁。”
但舆论指出,伊朗试射可以打到以色列和美国中东军事基地的自制导弹颇具“叫板”意味,目的是向外界表明伊朗有能力回击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警告西方国家不要“轻举妄动”。
疑虑加上疑虑
美国认为伊朗的试射是“挑衅”,并且有“核武研发明显迹象”
虽然这并不是伊朗第一次试射“泥石—2”中程导弹,但因正值伊朗与西方国家因核问题产生争执的“敏感时刻”,此次导弹试射很可能加深西方对伊朗核计划的疑虑。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哈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利和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莫雷尔在16日先后对伊朗此举表示谴责,认为这一行动破坏了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申明,并威胁说“国际社会将因此更加认识到伊朗核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下决心对此类挑衅活动予以回应。”
在改进型“泥石—2”导弹打击范围之内的以色列对此次试射的反应更为强烈。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表示,试射行为更加确凿地证明了伊朗正在加紧研发核武器。以色列《国土报》17日的评论指出,伊朗方面在这一时刻试射新型导弹,不仅是对国际社会长期以来斡旋伊朗放弃核武计划努力的漠视,更对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本周早些时候,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称,该报获得了一份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机密情报文件,显示伊朗正在测试核弹关键部件之一的中子源点火器。此外,文件还提到了伊朗实验使用氘化铀的内容。西方人士认为,氘化铀没有民用用途,这是核武研发活动的一个明确迹象。
自伊朗核问题产生以来,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没有任何军事目的,伊朗拥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但西方一直怀疑其核计划并非完全民用,也多次报道有关伊朗核计划用于军事目的的新闻。迄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报告一直未对伊朗核计划的性质下结论。据报道,该机构官员声称已收到了上述文件。身在哥本哈根的英国首相布朗表示,伊朗试射导弹的举动有理由让西方国家对其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
制裁遭遇反击
美国众议院以绝对多数通过对伊制裁法案,但伊朗则认为美国“不会得逞”
15日,美国众议院以412票赞成、12票反对以及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对伊朗的新的制裁法案。法案规定,任何个人或公司如果向伊朗提供物资、服务或技术帮助后者提炼石油,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或不能获得美国提供的援助资金。此外,帮助伊朗进口石油制品的公司也在制裁范围内,包括为货运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和为货运承保的保险公司。16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与伊朗有“违法”业务往来的瑞士信贷集团处以5.36亿美元罚款,而对其他一些欧洲银行的调查也在进行当中。
另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美国导弹防御局计划从明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未来受到伊朗导弹袭击的试验工作,该试验预计耗资1.5亿美元,这将是美国首次以伊朗作为假想攻击方进行的模拟导弹拦截试验。
针对美国方面的态度,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投资事务负责人霍贾特拉赫·加尼米法尔德回应说,伊朗国内供油商众多,美国的制裁不会对伊朗造成任何麻烦。而伊朗一名官员也对媒体表示,“美国的决定不会得逞”。
点评
伊朗此时发射改进型“泥石—2”中程导弹,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向西方示威,表明其不惧压力。二是表明伊朗的确在认真“备战”,应对可能面临的军事打击。对伊朗而言,加强弹道导弹能力建设不仅是强国之路,更是保持威胁、应对战争的“盾牌”。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新的制裁决议,反映了美国国内要求对伊朗施压、采取更强硬姿态的声音在增大。一方面,一些议员和专家认为,迄今为止美国对伊制裁都未切中要害,若切断对伊朗的汽油供应(伊朗40%的汽油需求来自进口),将最可能迫使伊朗做出让步。另一方面,不少议员对美国政府实行的对伊接触政策日益不满,认为接触政策不会奏效,应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这两起事件对当前伊朗核问题将产生微妙影响。首先,严重缺乏互信不仅是伊核问题长期僵持的重大原因,也是当前铀置换协议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伊朗面临的制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第三,美国政府的对伊接触政策推行更趋困难。
美国政府对伊“新政”推行已近一年,但伊朗始终未积极回应,而来自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的压力与日俱增。此前,奥巴马已表示将在年底对其伊朗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其对伊“新政”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 唐志超)
(来源:新华网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