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二:波折
至此,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同志们认为这项工作应该可以划上圆满的句号了,然而,8月20日,研究所接到空装综计部指示:备审方案被否,要求重新修改歼10表演机涂装方案。
时间紧迫,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领导当机立断,由科研管理部负责总体组织协调,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了企业文化部的张祖德和计算技术研究室的杨旭东两位同志,其中张祖德主要负责平面设计,杨旭东负责三维动画制作。接到通知后,两位同志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开始紧张地准备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工具。杨旭东当天中午就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搭建三维设计平台,由于平台构造十分复杂,一直到下午5时才全部搭建完毕。两位同志飞快直扑机场,差一点就错过了预定的航班。
次日一早,空军装备部在京召开了关于歼10表演机涂装设计的专题会。除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外,《航空知识》杂志社、歼7EB/GB涂装方案设计师和北空装备部综合计划处也分别作为此次涂装方案的设计团队参加了会议。
空军机关在会上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涂装方案要有象征意义,能够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国家意志和中国空军的精神风貌;具有必备的体现元素如八一军徽、国旗等;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即和八一表演队的传统涂装风格相延续。
会场上,4个设计团队就各自展开了涂装方案设计工作。
8月22日,空装综计部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对方案设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在充分明确了任务目标、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在分析世界主要国家表演机涂装和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机涂装变化的基础上,成都所的两位同志经过反复探讨、相互启发,对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越发清晰:结合人民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 “八一飞天”这一设计理念,旨在体现出现代化的人民空军形象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即由“空”向“天”逐渐发展、融合;针对歼10气动外形特点,采用抽象的楔形即箭头形图案;将采用“动感设计”的国旗图案用在飞机垂尾,并与空军军旗的主要元素相结合;增加了长城这一代表性元素。
在后来无数次的迭代、优化中,这4个全新的设计理念自始至终都被保留着,从一开始运用到涂装方案中就得到了空军的一致认可。
仰视图
身在歼10表演机的“出生地”,成都所的两位设计员对歼10表演机的外形特征显然更加了解。歼10表演机的鸭翼和三角翼不在同一水平轴线上,且三角翼的翼身融合体积较大,设计起来很不方便。但鸭式布局又是歼10表演机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在设计方案上必须凸现出来,而且涂装方案绝不能和国外有雷同,这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我国三代机和国外机型的鲜明区别。既要符合整体美观又要充分体现出其主要特征,这是设计中面临的最大难点。
为了实现这一点,张祖德和杨旭东在鸭翼涂装设计上进行了非常多的思考与尝试,他们分别从俯视、仰视、侧视三个方位进行全角度设计,既紧密结合整体设计的美观性,又充分考虑到局部装饰线条。在平面设计图完成的同时,三维立体动画也随之成形,三维效果把在平面设计图上看不到的“死角”完全暴露出来,为保证最终形成的涂装方案的真实性提供了正确的参考依据。
连日来的“头脑风暴”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刻。4个团队共拿出5套方案提交空军审查,其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提交了两套方案。经过严格的论证、筛选,最终确定了3套备选方案——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两套方案和《航空知识》杂志社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