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军事>推荐栏目
2006年:全球武装冲突有5大特点

[ 2006-12-22 09:0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时值岁尾,美国专门研究国际冲突的“犁铧协会”在其季刊《犁铧观察》上公布了本年度的《全球武装冲突报告》。根据该组织的统计,2006年依然承袭了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征,即“大战不犯、小战不断”,全年共发生32起武装冲突,这与2005年的统计数字持平。

纵观2006年的武装冲突,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上的对抗已经将当今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拉入了“游击战”的泥潭。以色列与黎巴嫩冲突,则以一国的正规军进入另一国境内对其非政府武装进行打击为特点,又以悍然对联合国维和目标发动攻击成为“亮点”,再次演绎了一出“强权即真理”的讽刺剧。而巴以冲突以及发生在尼泊尔、苏丹等国的内战,则持续使普通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总体而言,2006年的武装冲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美国以军事手段“塑造”地区政治版图依然是引发持续性、大规模武装冲突的主要原因。冷战结束后,在明显缺乏对手的情况下,美国为了维持单极霸权地位的长久性和稳定性,频繁运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军事干涉手段,以期改变关键地区的政治格局,抑制反美力量的产生和发展。美国这种对武装力量的“滥用”,造成局部地区出现较大动荡、冲突不断。伊拉克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后的乱局,就是典型的例子。以黎冲突又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美国的默许,以色列难以对黎巴嫩真主党动手。虽然美国并没有直接出兵,但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了诸如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之类的支持。美国背后支持以色列举动的真正意图是削弱叙利亚和伊朗等以美为敌的国家在黎巴嫩境内影响力的扩展。

第二,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因素是各国国内发生暴力冲突和内战的根源。考察2006年的武装冲突,可以看到,多数冲突并不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国家之内。这些冲突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南部、中部。如尼泊尔内战,反政府武装持续与政府军作战(可喜的是,双方已经在不久之前达成了停火和解除反政府武装的协议)。近期,伊拉克境内安全环境持续恶化,除美国因素外,还有宗教这一关键诱因。什叶派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后重新走上伊政治舞台,原来占据政治优势的逊尼派对此强烈不满,导致两派之间的矛盾走向暴力化。在尼日利亚和菲律宾等国内发生的冲突,也是由于本国不同教派民众的长期不和所致。

第三, 恐怖组织利用冲突国家的乱象积极进行渗透,与相关武装组织合流,使得武装冲突越来越显现出“恐怖”特点。自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来,尽管“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巢穴被摧毁,导致其四处逃窜,但这也为其扩展影响力提供了机会。目前,“基地”组织渗透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原本存在的武装组织与“基地”结成联盟,接受其指导。最为突出的是伊拉克境内的“基地”组织分支力量、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印尼的“伊斯兰教祈祷团”等等。从冲突使用的手段来看,汽车炸弹、自杀性爆炸袭击频频出现。

第四,从冲突样式分析,以低强度冲突为主。虽然本年度的武装冲突不乏超级大国的参与,但由于冲突双方通常不具有对等的力量,处于劣势的一方通常采用游击战方式与处于强势的另一方进行周旋,冲突烈度并没有达到地区性战争的规模。这也意味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上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战斗的胜利更取决于参战人员的战术素养。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虽然具有超强军力,但仍无法在伊拉克肃清反美武装的重要原因。同样,“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人员之所以能够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长期盘踞,也是因为采取了避实击虚的战法,不与美军进行正面的对抗。

第五,冲突造成的平民伤亡越来越大。武装冲突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残酷性,加上冲突各方无视由国际社会制定的约束冲突行为的《日内瓦公约》等战争法规,对平民的伤害更加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内战中,冲突双方的目的就是以屠杀对方普通民众为目标,更让平民的安全无法保障。近期,伊拉克境内发生多起自杀性爆炸事件,每次都引起上百人的死伤,令人震惊。

2006年行将过去,2007年即将到来。面对新的一年,国际冲突的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大量国际冲突所具有的宗教和民族因素,本身就具有长期性特点,再加上外部势力和大国涉入的地缘政治背景,使得这些国际冲突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预计今年大多数冲突将继续延伸至明年,尤其是伊拉克和阿富汗国内安全局势的缓解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此外,不排除产生新的冲突策源地的可能,尤其在中东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国内的反美派别共同对抗美国、以色列和温和阿拉伯国家的这一隐性同盟的现实状况下,中东的局势更加令人担忧。(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