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F-2战斗机
环球在线消息:“战机不用开雷达也能击毁敌目标?”在日本人眼里,这似乎不再是神话了。据美国《防务新闻》25日报道,日本防卫厅计划为其战机安装新型探测系统,能使飞机在攻击敌方空中或海上目标时不必打开雷达,从而避免被敌方发现。《防务新闻》为消息作注解时说了这样一句:“日本又动了独霸东亚空权的念头了”。
·新系统工作原理莫衷一是
9月25日,日本防卫厅发言人宣布,自卫队航空技术本部从2007年起将用3年时间开发新型机载导弹制导系统,新系统能接收到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并瞬时判断出电磁波发射源,可保证战机不打开雷达搜索的情况下,对目标实施精确攻击,整个项目将耗资18亿日元(约合1.55亿美元)。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的F-15J制空战斗机和F-2支援战斗机都是利用雷达发射电磁波来监控目标并实施攻击的,这种作战模式的弊端在于敌方也会逆向搜索电磁波发射源,继而发现日本战机自身的方位。
目前,外界对新系统的设计方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上分为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日本可能效仿俄制苏-27/30系列战斗机的模式,同时为战机安装主动相控阵雷达和光电探测器(IRSI)。当战机需要实施隐蔽攻击时,集红外成像、激光测距、激光指令传输、激光照射等功能于一体的光电探测器可暂时顶替雷达的位置,以红外线和激光探测的方式悄悄摸到目标,可算是21世纪的“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
另一派观点认为,日本可能是要为战机发展一种无源相控阵雷达,它自身不发射电磁波,只是检索空中因飞机飞行导致的电磁波变化,从而发现目标。这种技术已被用于捷克研制的塔马拉反隐身雷达上,曾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帮助塞尔维亚人打下了美军F-117隐身战斗机。但这样做的代价更大,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长度之大恐非日本战机能容纳,况且日本战机挂载的空对空、空对地导弹将被迫依赖自身导引头来追踪目标,打击距离显然要受到影响。
鉴于美欧开发的“三代半”和第四代战斗机都力争实现传感器融合,即雷达、光电探测器、被动无线电报警测向系统等传感器集中处理,通过高速数据链分享信息的做法,西方专家也不排除日本防卫厅所称的“新探测系统”就是这类传感器整合产品。
·打开雷达,就是暴露方位
目前,各国战机实施空对空或空对海作战的典型过程是:战机火控雷达首先发现来袭目标,计算拦截距离及方位角,在适当距离发射导弹拦截(为缩短反应时间,西方空军一般采用“发射后再制导”模式),拦截导弹在无线电指令的引导下,沿着战机与来袭目标的连线迎头截击,雷达系统用电磁波持续照射目标,将导弹引导到适当距离上,最后引爆战斗部,将目标摧毁或使之失效。
这种交战模式使得再尖端的隐身战机也有“露马脚”的时候,因为它如果不打开雷达,自己也就变成“看不见东西”的瞎子,一旦打开雷达,强大的雷达电磁波信号则立马会暴露自己的位置,不可能再隐身,这种矛盾至今难以解决。俄罗斯曾想出一种变通的办法,通过高空预警机和地面远程雷达进行探测,通过数据链传递信息,引导米格-31高速截击机实施攻击,但因传输信号不佳、容易贻误战机等问题而难以推广。所以当日本宣称要向这一世界难题发起冲击时,西方防务专家纷纷予以高度关注。
·想夺取东亚空中霸权
日本媒体纷纷将此事与今年8月日本寻购美国F-22战机联系起来,认为日本防卫厅的真正目的是想重新获取东亚的空中霸权,形成对周边国家的“不对称优势”。
按照最新版日本《防卫计划大纲》的规定,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作战飞机将由400架减为350架,战斗机由现在的300架削减至260架,防卫厅打算以减少数量来换取质量上的优势。日本防卫厅前技术本部负责人山田夕张认为,就日本周边形势看,日本现有的F-15J、F-2战斗机与中韩邻国引进的苏-27/30、F-15K等战机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下风。如果日本一方面积极寻求采购F-22战斗机,并实施新型机载探测系统开发计划,既有助于提高日本与美国协同作战的能力,又能保证日本在下一个10年里同韩国、俄罗斯和中国空军保持至少一代的技术优势。(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