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军事>中国军事
“哈尔滨”号驱逐舰见证人民海军现代化

[ 2006-08-01 09:55 ]

 

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

环球在线消息:“哈尔滨”舰高耸的舰艏,好像一张巨大的犁铧,犁开了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航迹。

在我国造舰史上,“哈尔滨”舰第一次采用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舰用燃气轮机。作为驾驭这一先进动力装置的士官,朱桂全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生命重塑”。

这,标志着新一代专家型士兵的诞生,标志着新军事变革时代的中国士兵在我军的伟大转型中光彩亮相。

·主战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让朱桂全和战友们面临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

新战舰见证中国士兵奋然崛起

“哈尔滨”舰,让中国士兵见识了什么叫现代化战舰,也同时了解到:我国海军使用舰用燃气轮机,比西方国家晚了38年!

如何迎头赶上?“哈尔滨”舰舰员培训备受海军首长的关注。那年,机电部门59名官兵成建制来到长江之滨,进入海军工程大学接受培训。

一幕场景,让朱桂全至今记忆犹新:他走进学院现代化的机舱模拟集控室,只见装备面板上的标识是英文,荧光屏上显示的是英文,随机资料和图表也都是英文……对着墙壁上悬挂的燃气轮机内部构造剖示图,他看了半天,“压根就没认出那是个什么东西。”

接下来的文化摸底考试,59人中只有几个人及格,朱桂全只考了7分!

教员找到带队的机电长吴晏,摊开两手,一脸无奈:“你们必须重新选人来培训,这样的舰员我们没法教!”吴晏叹息:“没有再好的舰员了,就这59人,还是反复选拔挑出来的!”

一声长叹,反映了当时中国海军舰员素质与现代化战舰要求差距。

明月高悬,朱桂全茫然地坐在学校路边的一棵梧桐树下,心里像开锅一样地翻腾:“以前在第一代、第二代老舰当‘锅炉兵’,只要能吃苦、会开关阀门就行了。如今,在新舰上当一个兵咋这么难呢?”

战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让朱桂全和战友们面临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第二天,他请求教员:“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学不好任凭发落!”那一天,机电长吴晏也立下“军令状”:“如果有一个舰员拿不到培训合格证,我甘受处分!”

背水一战!朱桂全和战友们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军”。

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爬起来背记单词,晚上熄灯后,他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默记。为熟悉操纵台,他找来一张大纸,把450多个指甲盖大小的按钮全部画下来,标上字母,涂上颜色,用手指按着图上的“按钮”默记。时值盛夏,宿舍像个火炉,汗水顺着胳膊淌下,浸湿了图纸,手指上沾满了颜料……

整整70天,长江之滨的校园,见证了中国士兵背负使命的奋然崛起。

培训结束,朱桂全成绩名列前茅。海军验委会对全舰官兵验收考核,理论考核及格率为96%,操作考试及格率为100%。

1994年5月,“哈尔滨”舰正式服役的第二天,生产厂方保障的技术人员就全部撤离,完全由官兵自己驾驭这艘现代化巨舰。

·在新军事变革中蜕去传统锅炉兵的“旧壳”,朱桂全实现了向“专家型士官”的转变——

信息化引导中国士兵化蛹成蝶

“哈尔滨”舰起航的锚链,掀起了官兵们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几年来,全舰陆续派出1300多人次,进行168个专业的培训。

中国海军驱逐舰部队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建制的大规模培训。在人民海军史上,这是一个里程碑。

洗去满手油污,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朱桂全在思考:为什么海军首长、机关下这么大的决心,让我们这些轮机兵来上大学?

“这绝不是让我们仅仅学会怎么开机器。”朱桂全这样断言,“这是让我们当种子,改变整整一代水兵。”

朴实的语言,揭示着一个必然的趋势——新军事变革的大潮,呼唤中国士兵实现从体能型向智能型的跨越。

“哈尔滨”舰,是中国海军信息化建设春风中绽开的第一片绿叶,每一个水兵都是她的细胞。蜕去传统锅炉兵的“旧壳”,努力实现向“专家型士官”的跨越。这,就是朱桂全对自己使命的理解。

那年,朱桂全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上级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如获至宝,马上买来专业书籍啃了起来。几个月下来,他学会了处理文件、使用数据库,还设法拷贝来英文版的燃气轮机技术手册,一点点翻译。

学然后知不足。越是深钻苦研,朱桂全越觉得现代化燃气轮机奥妙无穷。为了悟透智能信息控制系统“人机对话”的奥秘,他对燃气轮机5个主系统、20个分系统、26个仪表、154个阀门、足有好几公里长的管线进行“地毯式”的“探摸分析”。高压空气系统好似战舰经络,盘根错节遍布全舰各个部位,各种管路摸一遍就得花上半个月时间。朱桂全钻舱底,上桅杆,沿管道一寸一寸地爬行摸索,边摸边记。

一次,他打着手电,钻进了又深又黑的进气道。爬到半道上,突然没电了,他一下子在黑洞洞的舱底迷了路。他拼命敲打舰体钢板,半点回音也没有。幸好,班里一个战士看见他钻进了进气道,开饭时还未见出来,这个战士钻进去找到了朱桂全,把他引了出来。

寒来暑往,朱桂全——这位昔日的“锅炉兵”在信息化的航道上迅跑。他编写出海军第一部燃气轮机训练操作规程,主持编写了《燃气轮机及附属系统使用保养规则》。经有关专家认可并修改完善,成为海军通用教材和考核标准,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朱桂全感动了战友,也感动了外籍专家。在一次联谊活动中,来舰服务的国外某公司一位专家向自己的太太这样介绍朱桂全:“A REAL GAS TURBINE MAN!(一个真正的燃气轮机人)”

·信息化建设为水兵铺就宽阔的成才之路。朱桂全用行动证明:从战士到专家并不遥远——

新时代让中国士兵梦想成真

“哈尔滨”舰的机舱,是一个结构复杂、技术精密的庞然大物。五颜六色的阀门、开关、按键、旋钮、指示灯令人眼花缭乱。

朱桂全指着一个个部件,一边比划,一边向记者讲解:“这台燃气轮机,是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系统,每根芯子、每个触点都传输着信息……”

从朱桂全的谈吐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世界领先的动力装置,研究已非常透彻。

信息化建设为水兵铺就宽阔的成才之路。朱桂全用行动证明:从战士到专家并不遥远。那年,“哈尔滨”舰正航行在出访印度、巴基斯坦途中,燃气轮机突然“怠工”:当机器转速刚接近能带动输出大轴时就“熄火”,无法带动螺旋桨。

值更人员急忙叫起了朱桂全。朱桂全听声音、观转速、测振动,立即断定是轴系发生轻微扭曲变形,导致“自动保护”功能开启。

“不碍事,这种情况不影响机器工作!”他果断按下“战斗超越”按钮,将“自动保护”功能强行解除,让机器转速上升到能够正常带动螺旋桨航行,再将“自动保护”功能恢复。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15年来,朱桂全以“专家”的水准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迸发出一个个创新的奇思妙想。

——舰上空气系统减压器上的“针阀”,是采用螺钉式的“锥形密封”,多次拧来拧去后就密封不严,他将其改为“球形密封结构”,彻底解决了问题。

——为缩短海上排除故障时间,他收录常见故障130多条,分门别类建立了“常见故障专家数据库”,实现了故障快速诊断。

——高压空气是全舰动力之源,干燥装置电子控制箱一旦失灵,整套气动控制系统就会瘫痪。朱桂全研究出手动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这些年来,国内燃气轮机领域举办一些研讨会,肩佩士官军衔的朱桂全常常成为“座上客”。当他发言的时候,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专家都神情专注,频频点头。一次,国内某飞机发动机制造厂维修发动机,技术人员面对一个“超速开关”犯了难,不敢贸然拆卸。朱桂全应邀飞赴西安,娴熟地拆开设备,做完试验后又原封不动地装好。厂家技术人员大吃一惊:“海军士官对飞机发动机咋这么熟悉?”

2006年1月18日晚8时,青岛电视台演播大厅。“2005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哈尔滨”舰燃气轮机班班长朱桂全榜上有名。

他是此次当选的唯一军人,也是此项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第一位当选的军人。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为他颁发荣誉证书。朱桂全即席发表获奖感言:“新时代让中国士兵梦想成真!”(来源:解放军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