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外交部亚非司陈晓东司长作客中国日报网

2012-01-10 14:05:17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主持人:今天《外交·大家谈》很荣幸地请到了外交部亚非司陈晓东司长来到我们中国日报网演播室,和网友进行互动。陈司长,您好。

陈晓东:你好,谢谢,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中国日报网,同广大网民进行交流。外交部亚非司主管23个国家的外交工作,这个地区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中东,大家都很关注这个地区,因为西亚北非地区战略位置非常独特,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这个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有5亿人口,1400多平方公里。

大家关注这个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地区的热点问题比较多,特别是过去的一年,这个地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国际的媒体都高度关注这一地区。对中国来说,我们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也在不断扩展,中国的网民也是越来越关注这一地区。所以我非常高兴和愿意听取广大网民对这个地区的形势看法,特别是跟大家就地区形势进行交流和互动。

主持人:谢谢陈司长,最近伊朗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话,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对此警告称,封锁海峡是一条红线,伊朗不得轻举妄动,美英双方剑拔弩张,请问司长,怎样看待当前伊朗的局势?中国在这一事件上的立场是什么?外交部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陈晓东:的确是这样,最近围绕着伊朗问题,局势在升温,有关各方都高度关注。媒体在一段时间以来报道炒作有关国家可能会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出台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最近也在酝酿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导致伊朗方面对此也做出了一些反应。所以围绕伊朗问题的升温,相关的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在升级,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中方认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应该通过谈判和对话来解决。所以我们反对对伊朗动用武力,因为对于一个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这本身就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加之这个地区十分独特,大家知道,现在每天世界石油通过海路出口的将近40%是从霍尔木兹海峡输送到世界各地的,所以一旦这个地区发生战争,不仅有关国家会受到影响和冲击,对这个地区也是一场灾难,对于现在深陷危机的世界经济也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中方的立场是反对使用武力来解决有关分歧和矛盾,特别是在当前这个时候。

同时,我们也反对一些国家单方面对伊朗实施经济、能源的制裁。我们也注意到,少数国家把自己的国内法凌驾在国际法之上,对一个国家实施制裁。制裁本身并不能解决分歧和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利于通过和谈的方式去解决分歧和矛盾。所以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也跟有关国家在积极地做工作,我们希望伊朗问题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得到解决。

当然我们也主张维护核不扩散体系,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支持建立中东无核区。同时我们也认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我们也注意到最近伊朗表示愿意尽快跟六国恢复伊核问题谈判,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实际上中方一直积极参与伊朗问题的和平解决,在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中我们积极进行促谈,在最近我们和相关国家的沟通和交流中,我们也劝有关国家要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采取激化矛盾的措施,共同努力防止战争,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主持人:叙利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有一位叫“后天一定更好”的网友称,中国认为叙利亚局势会如何发展?会否成为第二个利比亚?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有哪些?中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叙利亚问题的合理解决呢?

陈晓东:的确,现在叙利亚问题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一段时间以来,叙利亚的局势处于持续的动荡之中,目前叙利亚问题依然还是相当复杂,甚至还是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政府与反对派的对话迄今无法开启,外部一些国家也在加大向叙利亚政府施压,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也被冻结。日前,大马士革还发生了恐怖爆炸事件,安全形势明显恶化。

但同时,有关各方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努力也在持续。阿盟观察团目前正在叙利亚履行职责,国际社会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呼声也在上升。

出于维护叙利亚的和平稳定,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的考虑,中方主张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叙利亚的问题。大家知道,叙利亚位置相当独特,叙利亚的稳定不仅事关叙利亚自身,而且跟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都息息相关,针对目前的叙利亚的局势,我们主张叙利亚有关各方应该尽快停止暴力活动,开启具有包容性的政治对话和谈判进程,共同找到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办法和出路。

当前,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在介入叙利亚问题,我们希望阿盟的这种公正和持续性的努力,有助于尽快缓解叙利亚危机。我们认为,在阿盟框架下解决叙利亚问题,是目前形势下比较可行的出路,所以中方支持阿盟的斡旋和调解努力。有一种声音主张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我想说的是,中方坚决反对在叙利亚重演所谓利比亚的模式,因为这会意味着给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我们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方式做叙利亚当局和反对派的工作。另一方面,在联合国等国际多边场合,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干涉叙利亚的内政,我们和金砖国家一起倡导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推动叙利亚局势走向缓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还会继续下去,由于叙利亚局势还在发展,我们还会更进一步地做劝和、促谈的工作,谢谢。

主持人:一位名叫“一天一地”的网友想请问一下陈司长,为什么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会出现变革或者大规模的局势动荡,前景是如何的呢?

陈晓东:一年多来,西亚北非地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也是过去的一年世界形势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这些国家内部情况来看,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发展问题,很多国家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社会各种矛盾问题长期积聚,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巨大的危机。实际上也揭示出了“发展不好,稳定不了”这样一个规律。

从地区层面看,地区原有的热点、部落、宗教矛盾在新形势下被进一步激活,相互交织,加剧了形势的动荡。

另外,从外部背景来看,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地区事务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对形势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这个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看,这种变化远还没有结束,也有人说,可能也是刚刚开始,但是现在可以看清楚的是,这个地区形势的变化要走向一种稳定的状态,恢复到一种有利于发展的状态,可能还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谢谢。

主持人:一位名叫“人来人往”的网友请问一下陈司长,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形势变化持怎样的立场呢?

陈晓东:由于西亚北非地区的战略地位特殊,在世界政治、经济、能源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中国利益的重要性也在进一步上升,所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西亚北非地区形势的变化。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概括起来说有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尊重和支持地区国家自己处理内部事务。我们相信有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适合本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二,我们希望地区国家的有关各方能够通过政治对话,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分歧与矛盾,避免诉诸武力,有关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尽快恢复局势的稳定和正常秩序,这才是比较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第三,我们希望国际社会与地区国家和人民一道,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形势走向缓和,共同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我们也一贯主张联合国应该在稳定地区局势和有关国家的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四,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地区的经济援助,努力通过相关热点问题的解决,共同为地区稳定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主持人:一位名叫“龙龙”的热心网友说,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叙利亚有着许多的投资,如果叙利亚发生战乱,可能会给我方造成一些人员和财产的损失,请问陈司长,我国目前驻叙利亚的使馆是否做好了像利比亚大撤侨那样的准备?外交部在应对这一地区的形势变化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陈晓东:外交部在应对这次地区形势大的动荡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维护中国在地区人员、财产安全和中资企业的利益。这次动荡发生以后,外交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相继从埃及撤回来两千多人,从利比亚撤回了近四万人,也就是一些媒体所说的“利比亚大撤侨”,这将近4万人是在12天内撤回来的,这是建国以来我们政府组织的最大规模的从外国撤离中方人员的行动,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先进的执政理念和我们体制的优越性,很多国际媒体对我们撤离人员的行动都给予高度的赞赏。

你刚才提到在叙利亚下一步是否要做好撤侨的准备?实际上目前叙利亚形势的发展,对中方在叙利亚的人员资产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们现在一方面提醒在叙利亚的中资企业和人员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保全资产的安全,我们驻叙利亚大使馆也和中资机构,和中方人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因为叙利亚形势动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一些非必要的人员,实际上已经撤离了叙利亚。

目前,据我所知,在叙利亚的中方人员为数并不多,他们都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我们外交部,我们大使馆也会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提醒并且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协助。

此外,我们还通过高层接触、双边互访等方式,做有关国家的工作,维护我们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利益。比如说在利比亚战后,我们积极和利比亚新政权进行接触,积极做对方的工作,对方表示尊重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希望中资企业返回利比亚,参与重建,并愿意为此提供帮助。这仍将是下一步我们处理利比亚问题的一个重点方向。

第二项工作,我们积极推动地区形势走向缓和和稳定。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政治过渡进程中,我们一直发挥着积极的劝和、促谈的作用,我们推动有关方面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支持有关地区组织的调解努力。而且我们还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帮助,并且在当地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第三项工作,我们努力维护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大家肯定也注意到,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我们一贯根据事情的是非曲折,来决定我们的立场,我们主张不干涉内政原则,反对使用武力,主张维护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我们为此和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包括地区国家都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应该说,在处理这次西亚北非地区形势的变化中,我们发挥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发挥的作用,谢谢。

主持人:“外交小灵通”微博转达了网友一名叫“缺觉的狮子”的有关伊朗的问题,联合安理会已经通过了多项对伊朗的制裁决议,中国都投了赞成票,美国和欧盟也多次出台对伊朗的单边制裁措施,这些制裁会不会对中国和伊朗的合作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呢?

陈晓东: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认真严格执行安理会有关对伊朗的制裁决议。但是另外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对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的单边制裁措施,涉及到能源、金融等领域,给伊朗的民生带来了损害,也给一些国家和伊朗正常的经贸往来造成了损害。我们对此是坚决反对的。中方认为一些国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安理会决议之上,这种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实际上中国和伊朗之间保持着正常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伊的经贸、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是正常和透明的,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不损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接受一些国家的单边制裁,反对任何通过单边制裁损害中方利益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主持人:网上一名叫“糊涂神侠”的网友想请问一下陈司长,南苏丹于2011年7月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在跟美国的博弈中败北了,会不会影响到中国与苏丹两国的关系呢?

陈晓东:去年7月9号,南苏丹独立建国,这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事。实际上南苏丹的独立,是苏丹南北双方执行全面和平协议的结果,也是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解决苏丹问题的结果。中方尊重有关当事国的立场。目前出现的这种局面,应该说符合南北苏丹双方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以“零和”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国与国的关系,国与国的利益得失,我认为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实际上在非洲的和平稳定问题上,中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也有很多的共识,中方和苏丹的关系,在南苏丹独立后,应该说处于继续发展之中,去年苏丹总统访华,杨洁篪外长访问苏丹,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和苏丹关系的发展。我相信,今年我们和苏丹的关系还会继续发展。

同时,我们和南苏丹的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们在去年7月9号宣布承认南苏丹,目前跟南苏丹关系开局良好,双边关系稳步发展。我同样相信,2012年,中国和南苏丹的关系还将会迎来新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一位名叫“幸福人”的网友想请问一下司长,美国在2011年年底正式结束了伊拉克战争,您能谈一谈这场战争对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有什么影响吗?中国在伊拉克的重建中,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谢谢。

陈晓东:伊拉克从2003年发生战争以后,中国和伊拉克正常的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伊拉克形势逐步走向缓和,我们和伊拉克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在不断的增多。中国同伊拉克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在伊拉克战争后,这种关系实现了平稳的过渡和发展。 两国政治交往保持良好的势头,大家可能记得,去年伊拉克总理访华。这是伊战后总理首次访华,访问非常成功。我们的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也在战后首次访问伊拉克。两国在能源、经贸、电力、通信等领域的合作稳步的推进。我们也向伊拉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伊拉克开展战后重建。

当前,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依然任重道远,中国和伊拉克双边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最主要的就是伊拉克安全形势。所以外交部和驻伊拉克大使馆一直要求赴伊的企业将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周密的安保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中方人员的安全,谢谢。

主持人:一名名叫“庐山”的网友想问一个问题,他说我很关注巴以和谈的进展,但是说实话,今年好像没有怎么听到媒体在这方面有报道,巴以问题目前是怎样一个状况呢?中国又做了哪些努力来推动巴以和谈的进程?

陈晓东:巴以和谈进程在过去的一年,应该说处于一种陷入僵局的状态,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巴勒斯坦方面去年9月份向联合国提交了希望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申请,安理会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目前巴勒斯坦“入联”问题还处于一种搁置的状态。

但同时,我们注意到不久前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巴以双方代表在约旦就重启和谈进行了接触,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进展,希望有关的接触能够有助于尽快重启巴以和谈。

众所周知,中方一贯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在过去的一年里,中方为推动巴以和谈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去年,中国领导人、杨洁篪外长在和有关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和接触中,多次就巴以问题做劝和促谈的工作,中方特别强调,应该尽快重启陷入僵局的巴以和谈。我们的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去年三次访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双方间做了大量的劝和工作。

中方一贯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巴独立建国大业,我们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的努力,在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问题上,我们均投了赞成票。在2012年,中方将会继续努力推动巴以和谈进程,同时也希望2012年巴以和谈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谢谢。

主持人:一位名叫“天外来客”的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埃及人民议会选举接近尾声,伊斯兰力量占有明显的优势,这对埃及未来政局的走向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会对中埃两国的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陈晓东:埃及人民议会选举于去年11月底启动,到2012年2月份将结束,希望通过议会选举,能够尽快地推动埃及社会走向稳定,恢复正常的秩序。中方尊重埃及人民的选择,相信他们会妥善处理自己的问题,祝愿埃及的过渡进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埃及是最早跟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埃关系基础牢固,我相信无论埃及局势经历什么动荡或者变化,中埃的战略合作关系一定会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愿意与根据埃及人民意愿选出的任何党派和政治力量开展交往,我们相信中埃关系的明天会更好。

主持人: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是来自一位叫“面包与梦想”的网友提出的,他想问一下陈司长,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战略的重要地区,中国发展同中东国家的关系是否是为了石油资源呢?

陈晓东: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合作的确是我们跟有关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但是如果就此说中国发展和中东国家关系就是为了石油,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实际上我们和中东国家开展合作的领域非常之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石油合作只是我们双方众多合作领域中的一个领域。

另外,中东西亚北非地区23个国家,中国和这23个国家都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其中有很多国家没有油气资源,中国和他们的关系发展得也非常好,这足以说明我们跟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开展合作不局限于石油领域,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愿意和西亚北非地区国家,无论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是非产油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推进和积极发展双方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司长今天回答网友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暂时聊到这里,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再邀请到陈司长来到我们演播室跟网友进行交流,谢谢各位网友观看我们这一期节目。


编辑:陈璐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