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经新闻》3月14日刊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伊藤元重的一篇文章,题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时间》。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给就业带来多大程度的影响呢? 文章称,这一点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有杂志还列出了因为人工智能而消失或者新出现的职业名单。虽然不知道这种预想能够猜中几成,但是人工智能的影响力看起来还是相当大的。
有位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说,他们可能也要被人工智能抢了饭碗。分析央行行长的表态、预测经济走势这都是经济学家的事儿,但比起用人脑分析央行行长的表态,让人工智能来分析可能会得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日子怕是也不远了。由此看来,大部分更为普通的职业势必要被人工智能取代。
文章称,近年来,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高技能、高学历人才与普通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倾向。一种极具说服力的观点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最大原因就是很多简单劳动正在被机器、信息系统所替代,这也被视为技术革新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很早以前就有人说过,“工作”一词可以对应为三个英文单词。最原始的劳动方法称为“labor”,和牛马的纯体力劳动差不多,而大部分“labor”都在工业革命后被机器代替了。当时的劳动者因为被机器抢走了工作而愤怒,发生了大规模破坏机器的事件。的确,工业革命抢走了这些所谓“labor”的工作,但是也将大部分劳动者从痛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文章称,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大部分劳动者也从“labor”转变为“work”,包括操作机器生产物品、推销等等。而这些工作现在又逐渐被网络和人工智能取代。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雇工人数的减少、工资下降等严峻势头已经出现。就像工业革命造成了很多“labor”消失,信息革命也正在让很多“work”消失。
文章认为,或许将来还会有新的劳动方式出现,比如“play”。“play”并不是玩的意思,音乐家、运动员也会被称为“player”。机器干不了的事儿那就“play”,况且在“play”里加上玩的意思也没什么不好。如果通过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事半功倍,以新技术变革社会体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工作之外,不是应该促进这种变化吗?(编译/刘林)
资料图:扫雷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