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冼绸群正在对火车轮轴进行探伤工作。章一明摄
中新网柳州3月7日电 (周潇男 孙赟飞)“大夫给人做B超,我们探伤工相当于给火车做B超。我们的工作,是通过探伤仪‘透视’钢轨内部,检查出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点,以保证火车运行安全。”广西柳州机车车辆厂50岁的冼绸群是位探伤工程师,在探伤岗位一干就是30年,从未出现过重大责任事故,被誉为“最美女神探”。
1986年,冼绸群毕业于广西煤炭技术学校,随后进入了柳州机车车辆厂从事超声波探伤工作。工作两年后,冼绸群看到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的信息,毅然选择暂时放下工作,最终考上了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走上了专业学习无损检测的道路。
“当时我们班一共42人,只有3位女同志,而3人里现在也只剩我一个在从事探伤工作。”冼绸群说。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探伤工作的女性工程师屈指可数。无损检测是一门要求胆大心细,能承受住压力耐得住性子的技术,肩上的责任也十分重大。
冼绸群说,“车轮无小事”,只有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冼绸群深有感触地说:“机车轮对就好比机车的两条腿,一点细微的疲劳裂纹都会造成行车事故,因此,探伤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侥幸心理。”
2002年5月,由于大部份探伤人员外出培训,人手不足,导致该厂待探的轮轴严重积压,给生产进度产生严重影响。冼绸群得知情况后主动放弃学习,立即进厂到车间生产现场增援,从早上干到下午7点多钟,中午也未休息,连续探了40多根轮轴,终于使转向架车间堆积的轮轴疏通了。
为了累积更多的探伤经验,冼绸群遇到有疑问的波形,就先把问题轮对放一边,等把手头任务完成了,再慢慢琢磨波形,总结其变化规律和波形特征,确定原因。她采取多种探测方式,用不同角度的探头对可疑处进行确认,不误判、不浪费一件合格产品,也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工序。冼绸群认为:实践经验最宝贵,即使辛苦点,也值得。
2004年春节前夕,一辆列车在黑龙江鸡西境内发生摇枕断裂。当时的铁道部专家认为是柳州车辆厂漏检导致,冼绸群拿出了自己钻研并率先应用的荧光磁粉探伤技术做检测,当时铁道部专家组成员一看,这种检测方法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而且结果一目了然,当即认为这不是漏检的问题,也不是车辆厂的责任。这一事件促使了铁道部门修改配件探伤标准,将荧光磁粉探伤技术推广开来,冼绸群也参加了铁道部客车配件探伤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及机车探伤标准的评定工作。
2013年,冼绸群获得三级国际无损检测资格证。同年,冼绸群完成了内燃、电力机车轮对磁粉探伤工艺的改进。此方法大大的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劳动强度,可让一人取代三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冼绸群不但自己刻苦努力学习探伤技术,而且还经常组织厂里职工学习业务知识,并开展探伤关键工序理论和实作考试,使探伤人员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缺陷判断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冼绸群的指导下,柳州机车车辆厂未出现过重大责任事故。“能让每趟列车安全出行,我们的辛苦就没有白费。”冼绸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