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艺考生在考场外练习演奏。曾洁摄
中新网济南3月1日电 题:十万艺考大军席卷山东 传统艺术似“冷”实“热”
记者:曾洁
2月中旬至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4642万艺考生“席卷”山东。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传统艺术科目受到越来越多考生青睐,山东艺术学院仅戏曲文化专业就有近2000人报考,传统艺术科目呈回暖趋势。
记者2月26日至28日走访了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山东艺术学院。只见学校附近的公交车、出租车上源源不断地走下背着画夹、提着道具、画着浓妆,甚至穿着演出服的艺考生。前来“赶考”的刘业民说,进入“艺考时间”后他奔赴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杭州,考试日程非常紧张。
等候在中国乐器考场外的张芃林坐在角落里练习古琴。他自幼学古筝,长大后羡慕古籍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才子形象,因此改学难度系数高的古琴。“中国传统乐器韵味十足”,张芃林一边拨弄琴弦,一边说。记者看到,二胡、竹笛、柳琴、鼓等中国乐器考生也在练习中候考。
负责该校艺术考试的工作人员王立燕告诉记者,今年传统艺术专业报考人数的激增改变了以往艺考形势的结构,“大约五年前,钢琴、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还是乐器考试的主力军,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考生抬着古琴、二胡、柳琴等中国乐器来到学校”。
17岁的杜丰润手握红缨花枪,笔直地站在山东艺术学院的艺考长队中,他要报考的是京剧老生。“小时候经常跟姥姥听戏,在家乡德州就拜了师傅学唱,后来又到济南专门学习老生的唱念做打”,报考戏曲表演的杜丰润讲起话来带着一口字正腔圆的京味,“这是唱京剧留下的‘后遗症’”,他笑着说。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王文清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传统艺术科目,与前五年相比,戏曲学院报名数量、生源质量都有较大变化。
“戏曲文化传播和戏曲文学专业今年的招生人数是35名,报考人数却近2000人,达到历史最多,57个学生在竞争1个名额”,王文清说。
据悉,山东艺术学院的戏曲学院以京剧和吕剧为主,设有表演和伴奏两大方向。王文清透露,鉴于传统艺术科目招生形势回暖,学院已将增设山东梆子等更多地方曲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山东文化艺术学校作为中专院校,则向山东艺术学院等艺术类高等学府输送人才。杜丰润就毕业于这所学校。记者在该校的2016年招生简章中看到,中国舞、戏曲表演、戏曲伴奏等专业已将招生对象锁定在10岁左右的小学毕业生。另外,该校除京剧、吕剧外,还设有柳子戏、山东梆子、杂技表演等专业。
京剧表演艺术家郑少华、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等老艺术家人表示关注山东艺术教育。郑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京剧是‘角’的艺术”,拜师学艺等传统教育方式有助于全面传承,弟子与师傅朝夕相处,学其唱腔,动作,学其上妆,着衣,日积月累,遂而成才。他倡导艺术院校尊重成才规律,注重“幼功”,发掘有天赋的艺术人才,帮助他们夯实基础。
据王立燕介绍,山东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流向中国各个城市的艺术院团,或选择北京等地继续深造,如何吸引人才回流也是当前山东艺术类院校和院团面临的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