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日媒:优厚的援助条件决定了夏普接受鸿海方案
2016-02-26 10:25:00
 

  《日本经济新闻》2月25日报道称,夏普已决定并入台湾鸿海旗下,这是因为越来越多声音认为相比与之竞争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鸿海在资金方面提供了更优厚的援助条件。鸿海援助总额达到7000亿日元,除了出资之外,还同意支付保证金作为定金。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显示出的让步吸引了夏普管理层和主要交易银行。

  “没有资金上的保证,对话就无法推进”,在与鸿海优先推进谈判的2月中旬。夏普高管相继如此表示。因为虽然鸿海方案的援助额达到7000亿日元,规模巨大,但夏普曾有痛苦的过去。

  两家公司2012年3月曾就夏普总公司接受鸿海约10%的出资达成协议,但随后以夏普股价下跌为由,鸿海方面并未履行协议。2月15-17日,夏普高管前往台湾,在与鸿海交涉之际,“磋商就像是要求对方写字据”(相关人士)。“如果收购得以确定,将保证支付1000亿日元”,这一承诺成为夏普接受鸿海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普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出现2200亿日元以上合并亏损。本来液晶业务如果不能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加强技术和生产体制,就难以保持竞争力。最近1年未能按计划推进投资,强烈担心被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追上。在夏普旗下液晶业务负责人中,有声音表示“鸿海能够帮助我们投资”。

  实际上,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显示出的想法是在完成收购后展开投资,以量产智能手机和电视用有机EL面板。美国苹果计划在智能手机“iPhone”上采用有机EL面板。鸿海希望对抗领先的韩国企业,提升在与苹果谈判时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方案是向夏普总公司出资和融资,但在资金援助总额上较少。关于2000亿日元的融资额度,也有声音表示“不清楚哪方以何种目的出资”。

  相关人士指出,此次“结果形成了仅关注援助额的讨论,有关今后成长战略的讨论有所欠缺”。鸿海打算专注于液晶业务,但其他主力业务的发展将基本上交给夏普,乘积效应仍是未知数。在此次出资谈判中,援助额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要使之成为“活的钱”,还不可缺少周密的战略。王欢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环球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