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建成全球科创中心 上海还需哪些努力?
2016-01-25 17:24:00
 

  中新社上海1月25日电 题:建成全球科创中心,上海还需哪些努力?

  中新社记者 陈静

  “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完成这样的目标,上海还需要哪些努力?25日,正在举行的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创新创业话题引来众多人大代表的关注。

  吸引优秀来华留学生、抢得华裔来沪创业先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人大代表们纷纷提出建议。

  聚集世界级的高层次人才来上海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优秀来华留学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人大代表李克欣对记者表示,尽快建立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青年来华留学、讲学的机制,让世界青年人才为我所用,是亟待解决的中国课题,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需要。李克欣认为,改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式,为其创造融入中国社会的法制环境,同样十分重要。

  如今,世界华裔中有不少人正从事科技工作。上海也是许多华裔仰慕之地,吸引他们来上海创新创业和投资,将有助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华裔人才出入境便利引起人大代表尹邦奇的关注。他直言,中国“绿卡”由于门坎高、控制严,实际上拥有者数量不多。他希望上海率先建立“华裔卡”制度,发放给外籍华裔,以抢得吸引华裔来沪创业的“先机”。

  目前,培育人才的高校是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其创新创业理念仍较滞后,与实践脱节;创新平台缺乏;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引发担忧。人大代表陈燮君表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他认为,高校要重点防止专业设置“千人一面”,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并指出,高校应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丰富创业教育方式;创业课程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认为,高校还应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携手企业、政府,为大学生创客提供碰撞创意、资源共享的空间。

  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保障,是人大代表郑惠强的呼声。当下,上海已建立专业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和“三合一”的审判模式亦在探索中,自贸试验区也为知识产权创新提供新的空间。

  郑惠强经过一番调研发现,与纽约、伦敦等国际科技大都市相比,上海知识产权制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知识产权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知识产权服务业机构数量等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执法力度仍需加强。外资不愿将技术成果在上海投入使用,一些研发机构也不敢轻易将研发成果进行市场转让。

  郑惠强表示,调整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机制和模式;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机制等都是当务之急。他还希望上海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动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