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一论文被疑抄袭:大面积复制 致谢语仅导师姓名不同
2016-01-25 16:05:00
 

  近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当中流传着数张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的网页截图,截图内容为两篇高度相似的硕士学位论文。

  这两篇论文分别是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刘俊玲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以下简称“刘俊玲论文”)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以下简称“陈振论文”)。

  从两篇论文完成的时间上可见,陈振论文比刘俊玲论文完成时间上晚了整整一年。刘俊玲论文完成于2012年4月,陈振论文完成于2013年4月。

  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两篇论文比对后发现:这两篇论文的正文部分高度相似,连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甚至致谢语都到了近乎一字不差的程度。

  两篇论文区别最大的地方只有参考文献部分。刘俊玲论文列出了113条参考文献,而陈振论文只列出了18条参考文献。

  两文摘要均以“档案,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产物”开篇,介绍论文选题的意义,并勾勒论文六个部分的大致内容。关键词部分,刘俊玲论文依次是“档案、信息安全、开放利用、保障”,陈振论文则是“档案、开放利用、信息安全、保障”。两者仅词序不同。

  从目录上看,两文结构也堪称完全一致。双方主体均分为五个部分,仅第一部分标题略有差别:刘俊玲称为“绪论”,陈振称为“前言”,另外四章题目均一致。具体到各章小节,划分也几乎一致,大多数小节标题甚至都完全相同。

  到了正文内容,两篇论文更是几乎难以区分。

  更令人惊奇的,在论文的礼节性部分——“致谢”中,除了导师姓名不同,两文用词也几乎一模一样。

  记者注意到,2013年4月,山东大学研究生院还在其官网上登载《山东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这个办法,答辩前,陈振的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查重”检测,即以专业软件检测文章与既有论文的相似度,以杜绝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记者发现,在检测结果的处理及认定上,上述办法提到,“总文字复制比”(不含本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在30%于60%之间(含30%,不含60%)的,由各分会组织专家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情况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性质进行认定。至于“总文字重合比”大于60%的,该办法提到,“原则上必须延期答辩”。

  记者通过万方数据库、Paper-Pass等多个论文检测查重系统比对的结果是,刘俊玲论文与陈振论文总文字重合比显著超过60%。

  记者从山东大学研究生院获悉,陈振已经于2013年完成研究生课程,并取得硕士学位。

  1月24日下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主任、陈振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旭光教授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刘旭光对记者表示,自己目前已经知道这件事,并已上报到所在学院。据他了解,山东大学方面目前正在处理此事。

  刘旭光还表示,就此事,他联系过陈振本人,但他拒绝向记者透露具体的谈话内容。

  对于之前没有检测出重复的问题,刘旭光表示,他自己也感到很纳闷,当初陈振的论文答辩前夕是做过相关“查重”工作的,不知道为什么“查重”会没有查出来,而自己也不曾看到过安徽大学刘俊玲的那篇文章。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东南快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