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探访消失的海丝遗存“马可巷”、“马可井” 出海地点引争议
2016-01-16 14:29:00
 

  探访消失的海丝遗存“马可巷”、“马可井” 出海地点引争议

  【解说】在福建泉州东海法石社区,祖辈口口相传有一条巷和一口井,颇具传奇色彩,当地人分别称它们为“马可巷”和“马可井”。相传,“马可巷”和“马可井”因13世纪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马可?波罗而得名。1月15日,记者驱车前往法石社区一探究竟。

  【解说】记者从当地居民处了解到,“马可井”由于水源逐渐枯竭,在解放初被填平。在2011年开始的法石片区改造中,“马可巷”与千年古街“石头街”一同消失了。这两处古海丝遗存现在也仅存在于少数老人的记忆之中,逐渐消亡。

  【解说】公元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元世祖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由三使者和马可?波罗及其父叔护送,于公元1291年春乘14艘四桅十二帆的巨船,从泉州起航,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

  【解说】出身法石的政协泉州市丰泽区第四届委员会文史委员温太平认为,当年马可?波罗一行是在法石“石头街”的文兴渡出海,用巷子口的水井补给了淡水,“马可巷”、“马可井”因而得名。

  【同期】政协泉州市丰泽区第四届委员会 文史委员 温太平古代的法石港沿岸有一公里左右就(有)五个古码头,是沿江集成商业码头。所以当时法石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靠航运、靠贸易。石头街整个街上面就(有)几百家的商店,就在离渡头一百多米(的地方),而整个沿江上面、码头周围很多井、淡水井。所以提供了当时、为航海者(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很多生活必需品。

  【解说】据了解,在元代,“石头街”附近有文兴渡等五个渡口,是来往水路、陆路运输的货物集散地,各色商铺达到了近千之多。当地还有许多造船厂、铁匠铺,造船业十分发达。

  【解说】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退休研究员李玉昆认为,当年的送亲船队较为庞大,法石一带的水路较窄、渡口较小,船队由此处出海的可能性不大。

  【同期】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退休研究员 李玉昆他们(马可?波罗一行)当时从这个地方走的时候,具体从泉州什么地方走,因为当时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头有对泉州港给予很高的评价。至于马可?波罗从泉州哪个地方扬帆出海,恐怕现在也比较难考证。那么当然了,有许多研究者根据他们的推测,有人认为是后渚港,有人认为是在法石的文兴渡、文兴港,也可能是在当时泉州的最繁盛的港口南关港这个地方出海也说不定。所以,这只能是一种推测。

  【解说】记者了解到,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曾旅居中国十余年,并于1291年春从泉州起航,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作为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站,马可?波罗在泉州逗留了一段时间,这里繁荣的贸易、丰富的物产、友好的人民给他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专辟《刺桐城》一章,向世人介绍他在泉州的所见所闻。记者 柯宁 福建泉州报道

  关键词:

  分类名称: 国内

  责任编辑:【齐彬】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