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曾鼐)北京产业疏解,买菜、洗发等便民服务如何保障?海淀区2015年关停131家市场,涉及摊位数6000余个、从业者3.5万余人;但大力扶持规范化售菜网点,引导部分商厦转型社区商业中心,建立蔬菜可追溯体系。
这是记者从11日举行的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获悉的。
去年海淀关停市场131家 扶持20平米以上售菜零售网点
疏解中保民生,是北京市海淀区产业转型的重点。2015年,海淀区共关停有形市场131家,涉及建筑面积近40万平米,摊位数6000余个,从业人员3.5万余人。
海淀区商务委副主任余新星介绍,在疏解的同时,通过增设固定式便民服务网点、引导周边现有超市扩大果蔬销售面积、开通流动售菜车、回归原有配套商业设施等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居民“菜篮子”等日常生活需求不受影响。
2014年至今,海淀区在关停市场周边共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76处,增加了售菜面积近5千平米。例如,在车道沟南里、图景家园、魏公村等涉及市场拆除的区域利用原配套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底商等资源,引入超市发连锁等优质品牌企业开设便民超市,保障居民日常便民消费需求不受影响。目前,海淀区共有固定蔬菜零售网点601个,蔬菜销售面积近8万平米,开通蔬菜直通车的社区136个。
余新星介绍,力争到2017年底,扶持售菜面积在20平米以上零售网点500个,到2018年底,达到700个的总目标。
保障“放心菜” 选规范菜点 可机打小票
增加售菜网点,餐饮安全如何保障?余新星表示,海淀将逐步建立蔬菜零售价格监测及可追溯体系,让居民买菜更放心。
他介绍,今后在海淀区各处的规范化终端网点,如菜站、超市等,蔬菜销售都将逐步提供机打小票,保证消费者购菜后发现问题“有据可依”;并通过建立蔬菜来源的备案系统,规范化的蔬菜零售终端都要实现菜品来源备案,有据可查。
“要引导居民选择规范化菜点购菜”。余新星说,食品安全是个社会问题,不少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辨别标准,就是价格,但是一些便宜的菜涉及违法经营、来源不可控。他说,今后将加大执法力度,从经营场地到经营行为,商家必须有合法的手续,私搭乱建等一律不行。
甘家口大厦等转型社区商业中心
业态调整,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必由之路。对海淀区来说,商城对接社区,成为一条新思路。
目前海淀区正加紧制定《海淀区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在实现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打造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电商化的城市生活性服务业新格局。
余新星举例介绍,甘家口大厦周边居民较多,在进行业态调整中,转型社区商业中心,加入了社区功能,如增加儿童乐园、旅行社、干洗等服务;在八里庄,也推广高端餐饮转型社区服务模式,在紫竹院则推广“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