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联合早报:美国“五年之痒”难挡IMF改革之势
2015-12-23 14:53:00
 

资料图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文称,2010年出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方案,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一改革方案在美国国会被搁置了,而且一耽搁就是五年。“五年之痒”伴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局加息,全球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开始从危机中复苏。此时,美国国会却通过了IMF改革方案。迟到的改革,带给IMF和国际社会的是无限的遐想。

  文章摘编如下:

  据悉,按照IMF改革方案,IMF份额将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6%,份额调整后,虽然美国依然排在首位,享有一票否决权,但是中国已超越欧洲国家,排在美日之后,成为IMF“第三大股东”。印度将从第11位升至第八位,巴西上升四位至第10位。

  IMF改革的份额之争和投票权之变,正是美国国会迟迟不愿批准的原因。2008年到2010年之间,危机深重之时全球市场皆乱了方寸,不仅是新兴市场,欧洲国家也认为美国财政和金融治理不到位和监管不严是导致全球危机的主因。因而,七国集团(G7)救经济无力,开始扩容为新兴市场参与解决危机方案的二十国集团(G20)。

  这意味着一种转折,即战后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和治理面临着再平衡的调整。美国要将一部分投票权让渡给新兴市场,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

  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情势下,欧洲希望借助中国资本破解危机,也希望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承担更多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责任。迫于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认可这一改革方案。但政府是政府,国会是国会,美国府院内政之争,使IMF改革方案一搁就是五年。

  这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一是对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会山庄比白宫更加迟钝和傲慢;二是对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美国基于自身利益,不愿随时随势作出调整;三是美国内政和国际关系的调整,一切以博弈为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有利于美国的前提下。

资料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

  IMF表现得很清醒。IMF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表现出开放包容之态。IMF总裁拉加德和她的团队,对于IMF的未来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思路,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只有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成员和其国力相称的份额和投票权,才能激活这些国家的全球责任和义务,没有权利的施与,不可能有义务的释放和责任的承担。

  因而,虽然美国国会对IMF改革方案过于迟钝,但是对于来自美国迟来的首肯,拉加德还是表示欢迎。终究,关于IMF改革方案,最终收获了多赢成果——虽然迟滞了五年。

  对美国而言,其经济已经全面复苏,其财政赤字经过危机时代的府院博弈和政府的“勤俭节约”,已有改善,IMF新改革方案,不会对美构成较大的财政负担,而且复苏的美国也出得起那么多钱。更重要的是,美国国会再不批准这一改革方案,不仅有损自己在IMF中的地位,也将丧失在盟国和全球市场的领导力和公信力。

  毕竟,包括日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144个国家已批准该法案。按照IMF改革方案,拥有85%投票权的五分之三成员(目前共188个成员)批准,改革方案即可生效推进。美国国会批准IMF改革方案,意味着改革方案推进已无障碍。

  对发达国家言,新兴市场的份额增加,减轻了他们的财政负担,新兴市场则赢得了国际经济治理的更多话语权。(张敬伟)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