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维和官兵强行隔离斗殴人群 被石块棍棒砸(图)
2015-12-09 09:02:00
 

  走出国门,军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陆海空军3名官兵出国执行任务的经历探析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的根本所在。

  站在岁尾回望,全军和武警部队紧紧围绕学习践行“四有”要求、立好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讨论活动。

  讨论的过程,是一个砥砺思想、碰撞升华、教育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像”在官兵心中渐渐清晰的过程。广大官兵对“四有”标准要求理解越来越深刻,在照镜子中正了衣冠,在立标准中整了行装。从南国军营到雪域边关,从渤海之滨到西北戈壁,座座军营呈现出积极投身强军实践、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火热景象。

  总有一些面孔,总有一些声音,伴随时空过往,在我们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或许不是伟岸的身影,或许不是豪言壮语,但总能在回首的时候,深深地撞击我们的心灵。“爱国”“信仰”“选择”“奋斗”“最美”“担当”……在优秀青年官兵身上,这些词汇是鲜活的、具体的,它们渗透着“四有”的内涵,也扩展着其外延,更刻画出一张张生动的“自画像”。年终岁尾,本版将向读者陆续介绍他们的故事,透过他们的经历告诉大家: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自己怎么做才更像“样子”。

  “爬冰救人哥”、我军首支维和步兵营上士张玉磊——

  “异国他乡,一举一动代表着祖国”

  “China,OK!”12月2日上午,在南苏丹朱巴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我军首支维和步兵营上士张玉磊,完成街区巡逻返回营地,一起联合巡逻的1名尼泊尔维和军人,朝着张玉磊竖起大拇指。

  2014年7月,联合国首次正式邀请中国派遣一支维和步兵营。陆军第26集团军接到组建首支维和步兵营任务命令后,官兵们纷纷给所在党支部递交申请书,是军人就要挺身而出,在战与火的考验中为祖国争光。

  某摩步旅步兵班班长张玉磊,是全旅有名的训练标兵,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得知旅里要抽组维和步兵营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申请书。经过连、营、旅三级考核选拔,张玉磊如愿以偿。

  2014年12月27日,张玉磊还未走出国门就接受了一次生命考验。他在值勤时,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不顾刺骨冰寒和生命危险,奋不顾身爬冰勇救两名落水的群众。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张玉磊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爬冰救人哥”。

  今年5月10日,他和战友们刚抵达南苏丹朱巴任务区不久,就遇到了难民营爆发大规模斗殴的紧急情况。应联南苏团司令部要求,中国维和步兵营防暴队紧急出动。

  情绪激动的难民越聚越多,参加处突的张玉磊和战友们感到事态严重:如果不短时间内控制住局面,很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用我们的身体组成人墙,强行隔离殴斗人群!”在营长王震的指挥下,防暴队员们不顾石块、棍棒等砸在身上,组成人墙强行切入冲突区,很快有效控制住了混乱局面。张玉磊看到一名小女孩蹲在冲突人群里,奋不顾身冲上去救人,迅速将她抱到安全区域。小孩的妈妈指着张玉磊左臂上的五星 红旗一个劲说“Thank you” !

  这次处突行动,不但让张玉磊切身感受到使命光荣,更让他掂出了自己左臂上五星红旗的分量:自己就是一张“中国名片”,异国他乡,一举一动代表着祖国。

  6月,联合国总部的一位专员到南苏丹执行公务,当时朱巴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市区内凶杀、抢劫等事件频频发生。专员安危事关重大,联南苏团希望由中方提供安全护卫。

  营长王震指着左臂上的五星红旗对大家说:“我们出现任何一点闪失和差错,都可能让祖国声誉受损。”张玉磊将这句话铭刻在心里,在执行任务时,他始终贴身护卫,即便是室内活动也高度戒备。

  5天的行程中,专员多次往返于联合国营地、中国大使馆、南苏丹外交部等地,途经多个危险敏感地区,遇到多个突发情况,张玉磊和战友们凭借过硬的素质,灵活处置,保证了专员一行安全。

  到达维和任务区以来,张玉磊和战友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国旗下的诺言,多次圆满完成应急处突、武装护卫等急难险重任务,得到了联合国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空降兵某部下士郑伟彬——

  “赛场竞技,要用实力让祖国为我骄傲”

  2015年的大幕即将落下,空降兵某部也在这年终岁尾之时盘点着一年来的大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下士郑伟彬深情讲述半年前在哈萨克斯坦参加“金鹰—2015”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的经历。那一次,他和战友们代表中国军人夺得了外军参赛组总成绩第一名。

  在高手云集的国际特种兵角逐场上,郑伟彬这个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的中国军人热血奔腾。

  郑伟彬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上过边境反击战场。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郑伟彬,一直梦想着为国而战的那一刻。他说:“如今,身系的虽不是民族安危,却也是重如山的祖国荣誉。赛场竞技,要用实力让祖国为我骄傲。”

  30公里山地负重行军、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没过膝盖的尖刺野草、仅一小瓶水的补给,这是比赛中最艰难的一次考验。郑伟彬还要背负电台等装备,负重近乎别人的两倍。

  热浪袭人。15公里,半程的奔跑消耗了大量体力,超高的气温加剧着疲惫。郑伟彬感到身上的装备仿佛一座山,让他每移一步都无比艰难。

  跑到17.2公里时,他们距离提前半小时出发的某国代表队只有3公里。队长史建强发出命令:“同志们,冲上去,超过他们!”郑伟彬心头一震,他告诉自己:“这也是战场,为国而战的时候到了!”22公里处,他们超过了气喘吁吁的对手。郑伟彬和战友们用实力为祖国夺得了第一!

  《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在异域飘扬。郑伟彬说,中国军队正在一步步走出国门,与外军联合训练、到国外飞行表演、与各国军人同台竞技……这些特殊的“战场”,也是展示大国形象、表达中国军人自信的舞台。

  海军临沂舰舰长高克——

  “我们有能力把同胞平安接回家”

  爱国,对年轻一代网友和官兵们来说,有时就是几张照片。不信请看——

  在战火硝烟弥漫的也门港口,一名中国海军女兵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自信从容地登舰。这个动作被相机定格下来,火爆微信“朋友圈”,引发全民点赞和暖心落泪。

  “这张照片已成为我们也门撤侨的标志性照片。”临沂舰舰长高克向记者讲述起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拍摄于今年3月29日,当时临沂舰已经靠泊在亚丁港码头,这位女士官是舰观通部门报务兵郭燕。高克说:“郭燕之所以如此自信,第一是因为有决心,尽管当时亚丁湾战火纷飞,但全舰官兵的想法是,为了拯救受困同胞,哪怕是冒再大的风险,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第二是因为有把握,我们舰多次完成重大任务,这次又做了扎实的准备,我们有能力把同胞平安接回家。”

  高克告诉记者,从3月26日紧急受命赴也门执行撤侨任务,他带领骨干彻夜研究进港航法、推敲靠泊方案、准备所需物资,仅一天时间就制订专项警戒和防御方案7个,特情处置方案8种。此后,该舰9天内3进也门,将163名中国同胞以及13个国家269名公民安全高效护送至吉布提港,圆满完成也门撤侨任务。

  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了让惊魂未定的撤离同胞在祖国流动国土上享受回家的感觉,官兵们让出住舱和床铺,自己睡到通道上。

  为了确保经过我方甄别的中外侨民安全撤离,临沂舰特战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荷枪实弹在码头巡逻警戒,并在前面竖起一块简易的英文告示牌:“这里是中国海军安全区域。”

  这一幕幕场景、一张张照片,感动了亿万国人。

  “我们之所以留给国人无数感动,源于具备完成任务的过硬本领。”高克感慨地说,这些年,海军积极参加亚丁湾护航、远洋搜救、远海战备巡逻、海外医疗服务等重大任务,在履行使命中践行军队宗旨,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这才是人民子弟兵爱国的最好体现!

  ■本报记者 李开强 特约记者 陶连鹏 李 唐

  (图片摄影:陈豪、蒋龙、熊利兵/图片合成:钟德强)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军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