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三年级小学生写的一篇题为《爸爸看手机》的作文击中不少人的“泪点”。“低头族”盛行,继“忙”之后,手机成了亲子交流的又一障碍。对此,专家表示,“低头族”父母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建议大家珍爱亲情,不妨采取“家庭协议”的形式约束玩手机的时间。
>心酸
手机“抢”走爸爸妈妈,孩子很伤心
“我爸特别爱玩手机,在家的时候,他基本上都在低头看手机。”10岁的诗诗是郑州市一名四年级小学生,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每次妈妈喊爸爸干家务,爸爸总说“等一会儿”,然后继续玩手机。诗诗说,她非常希望爸爸能陪她玩一会儿,但爸爸太过“专注”于手机,常对她视而不见,让她很伤心。
同样读四年级的扬扬也有类似的经历。“爸爸爱玩游戏,有时我让他检查作业,他会有点不耐烦,检查的时候,经常一边看作业,一边玩手机。”
对于孩子的感受,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11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农科路小学,门口站着许多正在等着接孩子的父母,其中不少人正低着头滑动手机屏幕。
何先生的儿子今年8岁,他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孤单,如果父母不能多陪伴,孩子会更加孤单。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何先生坦言,自己也是个“低头族”,有时会因为玩手机忽略孩子。“有一次,孩子评价我,回家就三件事,吃饭、睡觉、玩手机。”何先生说,对此,孩子很不满意,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少像其他父母一样陪他共同做一件事。随后,记者又采访了4名家长,他们均表示,手机确实影响到他们与孩子的交流。虽然意识到问题,但家长们表示,戒掉“手机瘾”非常困难。
>后果
孩子容易产生社交障碍,不利于专注力、自制力的形成
“其实,‘低头族’父母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说,首先,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产生沮丧情绪,长大后,也容易产生社交障碍。主要表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渴望被重视,在人际关系中控制欲很强。另一个是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获得肯定,形成讨好型人格。而且,孩子长大后的行为和其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从小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恋爱和婚姻,甚至会把这样的痕迹带给下一代。
其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在玩手机方面的“无节制”行为,会给孩子产生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自制力。蔡劲林说,这几年,很多青少年来做心理咨询,不少是倾诉他们与父母的沟通障碍,其中多数都有逆反、沮丧等表现,细细追问,都有过被父母忽略的经历。“不是说所有问题都是玩手机造成的,但父母必须明白,对孩子来说,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
制定家庭协议,“违约”就要被罚
对于父母欲罢不能的“手机瘾”,蔡劲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通讯的发展是形成“低头族”现象的客观原因,但个人的主观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需要通过虚拟世界得到认可;二是过于在意外部世界的认可; 三是和职业类型有关,如不时刻关注手机,内心会产生不安全感。无论是哪一种,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对于外界过于依赖,这也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蔡劲林介绍说,其实可以采用“家庭协议”的形式约束对手机的依赖,比如,父母承诺每天晚上7点到9点之间不玩手机,而是陪孩子做作业、玩、聊天等,并将这样的承诺写下来,父母双方都要在协议上签字,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蔡劲林提醒“低头族”家长,要在观念上认识到,亲情是非常珍贵的,认识到家人和陪伴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