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福建一男子用别名赖账被法院判决归还
2015-11-27 13:50:00
 

  中新网上杭11月27日电 (陈立烽 袁友凤)在客家农村,常以通俗别名代替真实姓名称呼,一男子为规避债务,动了歪心思,在借条上故意以邻里间相称的别名立据意图赖账,结果双方闹上法庭。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法院27日披露,该院审结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判决被告刘某归还原告林某借款本金28000元并支付利息。

  林某通过朋友介绍与刘某认识。2011年12月,刘某向林某借款3万元。出具借条时,刘某故意将借款人姓名写成了别名“刘汝桥”,妄图借此规避债务。而出借人林某不知其真实姓名,平时大家均叫其“刘汝桥”,便未提出异议。

  刘某借款后,经林某多次催要,刘某只归还了2000元,剩余借款拒不归还。2015年9月,林某以刘某身份证上的姓名“刘某万”为被告起诉至法院。刘某辩称,借条上的借款人“刘汝桥”不是其本人姓名,借款不应由其归还。

  经查明,《户籍证明》证实刘某的曾用名为“刘二乔”。林某也指认,《户籍证明》照片上的人即为向其借款的“刘某”,“刘二乔”和“刘汝桥”为当地发言的同一发音。

  法院经审理认为,经调查核实讼争借款借条上的“刘汝桥”与本案的借款人刘某为同一人,被告刘某以“刘汝桥”名义所立借条仍应由被告刘某承担责任,遂作出前述判决。

  法官提醒,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一些人出于逃避债务责任等目的,用别名或假名出具借条,到时否认其是债务人的纠纷时有发生,这给债权人主张权利和法院审理案件查明事实造成了诸多麻烦。为避免此类风险发生,债权人在经济活动中要认真核对对方的身份信息,并留存相关身份信息材料,最好在债权凭证中留存身份证号码等可以确认当事人唯一性的身份信息,以免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此作为赖账的可乘之机。(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