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迪光环”正在褪色
历经五个阶段、耗时近一个月的印度比哈尔邦议会选举8日揭晓,在总数243个议员席位中,地方性大党人民党联合派(JDU)及其政治联盟获得了179席,赢得决定性胜利,而莫迪总理所在的印度人民党(BJP)及其联盟仅获得59席,遭遇重大挫败。
悬殊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人口过亿的比哈尔邦是印度北部的重要大邦,也是观察印度政治变化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中,印度人民党在比邦势如破竹,取得绝对优势席位,为该党执政中央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议会选举,印人党亦不敢大意,投入巨大资源旨在巩固胜利果实。
为拿下比哈尔,印度人民党不可谓不倾尽全力,党主席阿米特·沙阿早早坐镇比邦指挥,发动了规模庞大的选举攻势;莫迪总理也高度重视,前后26次前往该邦站台动员,甚至在举办印度-非洲峰会期间,莫迪也不忘到比邦拉票。但是,以比邦现首席部长尼汀·库马尔为首的人民党联合派与另一大地方政党民族人民党(RJD)冰释前嫌,携手组成攻守联盟,并与国大党等联合,摆开与印人党及其联盟对决的架势。两大阵营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大战。在正式选举结果公布前几天,双方都信誓旦旦地称会取得绝对多数,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是一场非常艰难的胶着战。
然而,最终选举结果的差距之大超乎所有媒体的预测,对于印度人民党而言,输得着实有点惨不忍睹。事实上,这是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遭遇的第二场重大选举败绩,在今年2月的新德里议会选举中,该党仅夺得77个席位中的7席,完败于成立只有一年的平民党,丢掉了在首都执政的机会。
折射印度当前政治路线之争
比哈尔之役的结局不仅对印度人民党士气会是迎头一击,也让政治强人莫迪头顶上的政治光环更加黯然失色。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凭借绝对优势在全国大选中力拔头筹,前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成功当选印度总理,开启了所谓“莫迪时代”,而“莫迪魔力”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然而,时隔一年半,在选举重镇比哈尔邦选举中,印人党一败涂地,无疑再次震动印度政坛。
比哈尔的选举战之所以吸引眼球,实质上折射了印度社会当前的政治路线之争,它既是经济发展优先与族群和谐、社会宽容的理念博弈,也是新权贵与旧传统的较量。
比哈尔邦人口众多,贫穷落后,族群、宗教、种姓问题错综复杂,那里有庞大的低种姓人群和穆斯林社区,长期以来以亚达夫等低种姓为代表的势力政治影响力大。而印度人民党与大工商业主关系密切,是中产阶级的主要代言人,更重要的是,该党因与印度教右翼团体国民志愿团等组织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贴上印度教徒主义的标签。从选举策略上看,印度人民党更强调发展经济来解决社会矛盾,而人民党联合派等更关切种姓问题和利益等,维护世俗主义传统。
后续冲击可能超出想象
此间分析认为,印度人民党的失败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比邦地方大党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比邦选民结构中,人民党联合派、民族人民党和国大党都有雄厚基础,各方拧成一股绳,实力大增;二是印度人民党及莫迪政府的执政理念受到质疑。近期,禁食牛肉风波、北方邦低种姓农民因被怀疑藏牛肉而被暴民私刑处死案、孟买自由派学者遭右翼分子泼墨水攻击等事件引起各界关注,连印度总统慕克吉都公开呼吁尊重“宗教和社会宽容”,国大党领袖更聚集一堂游行请愿,抗议政府纵容“族群暴力”,舆论风暴对印人党形成压力;三是尼泊尔新宪法引发印度封锁尼泊尔边境导致双边关系急剧降温,莫迪政府外交政策受到批评,作为紧邻尼边境的比邦选民,对中央政府的不满或影响了选民情绪。事实证明,印人党试图通过打经济改革牌、希望以发展蓝图换取民众支持的想法并没有撼动比邦以种姓为基础的选举格局。尼汀·库马尔在选举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坦言,比邦选举结果说明“人民呼唤新的发展道路”。
以选举为导向的印度政局,无法忽视民意的变化。比邦的选举对印度政治进程的冲击可能超出想象,接下来人口第一大邦北方邦的议会选举更加充满悬念。对印人党来说,政治明星莫迪的魔力已经大打折扣,未来要在国会通过土地、税收和劳工方面的关键性立法改革更加艰险。如果那样,印政府发展经济、谋求更高国际地位的雄心或将受阻,而高速增长的“印度故事”可能将面临新的叙事方向。“虽然比邦的选举不应被过度放大,印人党执政中央的格局不会改变。”印度政治评论家高塔姆·巴蒂亚称,“但只谈发展口号而不能妥善处理种姓、族群问题的模式不可持续,印人党是时候反思政治策略了。”不过,对于得胜的人民党联合派而言,是否能够摆脱种姓政治的束缚,寻找到不同以往的发展模式,仍需要观察。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 牛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