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3日电 今日,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国家工信部46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中亮相是本届工博会的最大亮点,长虹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备受关注,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长虹构建了一套“以人为中心”的多阶段混联离散型生产系统模式,该模式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为核心,集生产线布局优化设计、智能装备开发、生产系统资源重构技术于一体,以IE+IT+AT作为技术推动手段,对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产线结构进行创新,解决了家电产品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创新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充分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也可满足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以及个性化定制生产需要。
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制造模式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2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并成功运用至长虹旗下的电视、冰箱、空调、注塑无人工厂等多个领域,为推动国家两化融合工作、为行业智能制造模式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也为当前长虹实施智能制造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需求是智能制造的驱动力,如何收集这些个性化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长虹的个性化定制建立在云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长虹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潘晓勇告诉记者,通过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使用习惯与喜好,开放定制参数,消费者可以通过定制参数的不同组合,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需求多元化,对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提出挑战。长虹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通过USO(营销业务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客户进行交互,有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强力支持,长虹具备了快速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长虹以“IE(工业工程)+IT(信息化)+AT(自动化)+DFM(可制造性设计)”为技术核心,建立了一套敏捷、柔性、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
另外,通过管理技术创新,智能数字化系统的应用,长虹实现了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部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起了从企业内各部门到用户之间的信息集成,从而有效地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产品开发速度。
潘晓勇指出,长虹未来将实现定制、设计、生产协同化新型生产模式,转向“服务型制造”,带来企业商业模式的改变。
从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到装备自动化、生产信息化,长虹持续使制造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协调,打造出一个具备自由切换大规模流水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平台。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强调的一个核心都是“智能制造”。业界已有共识,智能制造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中新网IT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