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日电(凌朔) 泰国人恐怕是东南亚最以“民主”为豪的国家了。但当民主在泰国拉动经济、提振实力、改变面貌、一路凯歌至新千年之后,却突然失效。当泰国人希望用西方民主最王牌的选举制度来解决政治矛盾时,却发现民主的功能不仅退化,而且阻滞着社会发展,加剧了社会隔阂与分裂。民主,在泰国,究竟怎么了?
一路艰难的民主
泰国人是最早吸纳民主概念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在曼谷王朝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执政期(1851-1910),泰国的统治者就开始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取经,引入西方的民主思想。到了1932年,一场政变结束了泰国的封建制度,开启了君主立宪制下的立宪民主体制,开启了宪政民主时代。
但形式上的民主与传统的碰撞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泰国才真正结束军人统治,威斯敏斯特体系的议会制才在泰国真正发挥功能。但1990年的军事政变和次年的“五月惨案”又一次显现出泰国传统军人政治势力的反扑,西方民主在泰国仍处于水土不服的阶段。
90年代后期是西方民主在泰国积极演化为常态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泰国政治平和,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普遍安定。直至1997年索罗斯在泰国大搞一把并引发亚洲金融风暴,西方民主的脆弱性才再一次被放大。那一年,泰国政坛震荡,党派分分合合,财阀政治和集团政治演绎出各种民主版本,各说各话,各持己见。进口民主和土生政治难以融合,致使国家发展党等一批老牌政党退出江湖,各派政治势力如散兵游勇一般游弋于政坛内外。
他信·西那瓦2001年上台执政,摒弃了精英政治,放弃了从前与大财阀、大集团合作的政治传统,改走草根路线。由于他信本人富甲天下,他不再靠拉拢财阀才赚取政治人气,而是打压财阀精英来为自己的草根政策埋单。他信深知,一个财阀的财富虽然可抵一个选区的选民,但在投票中,却是人手一票,对于政客而言,“种草”意味着巩固自己的“后花园”。
至此,精英与草根对立,两大集团生成,两大阵营开始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