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之路

2013-07-11 16:43:57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再次,应淡化、搁置和推迟解决在人权、宗教、意识形态及政治体制等领域存在的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与分歧,扩大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保持密切沟通和良好互动,在共同解决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过程中,不断凝聚共识、积累信任、总结经验,不断推进相互关系的良性互动。

袁鹏:首先,应确保中美之间不打仗、不冲突、不对抗,这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最低目标。为此,需要拔出两国在涉台、渉藏、渉疆等敏感问题的冲突引信,需要通过更具实质性的两军交流防止在海、空、天、网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需要建立有效的危机预防和管控机制,以避免出事或防止事态失控。

其次,应树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战略意识,这是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基础。为此,需要通过加强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和理解,学会换位思考、抓大放小、立足长远;还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各自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善于学习对方的长处。

再次,应努力扩大两国合作的空间,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在全球领域,应通过G20、联合国等平台,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人口、核不扩散、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与他国一道共塑新的国际秩序;在非洲、中东等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谋发展的新格局,在亚太地区尽快就海上安全、第三方因素等形成中美良性互动、和平共处路线图;在经贸领域,实现两国同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的经贸关系升级换代。

最后,通过共同的实践和理论推动,形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模式,共同改写大国关系国强必霸、国兴必战的旧历史,谱写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篇章。

保尔森:所有国家都会有分歧,但今天的世界,主要大国不应让分歧妨碍双方在有共识领域的合作。中国重新崛起为一个大国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后,中美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走向何方,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选择。我们有能力构建一种更好的、更富有成果的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中美的共同利益是现实存在的,需要两国决策者拿出更多的智慧。

美国和中国经济高度互补,未来这种互补性还会进一步上升。两国经济中都有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 这意味着美国和中国——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必须采取协同的政策、行动,以应对全球主要挑战。坦率地讲,除非中美这两个大国相互“补台”,否则,世界上的经济和环境挑战问题一个也无法得到解决。如果各怀心思,双方将会抵消对方所做出的努力,或无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足够的贡献。

如果中国平衡自身经济,美国改革它的财政、税收和社会福利体系,两国的经济就会比今天更好地对接。因此,我们需要互惠互利的行动,也就是,其中任何一方都采取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也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总之,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我们联合行动;在只能单干的时候,让我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问题四: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上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李文:来自美国方面的主要障碍是:一些政要和社会精英至今仍坚持认为世界上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是正确的,并以此认为中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来自中国方面的主要障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来自双边的障碍在于,两国间尚缺乏足够的政治互信,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分歧。

袁鹏: 一是双方认知仍有差距。由于实力地位、战略文化以及霸权心态等方面原因,美国对于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么态度不积极或十分勉强,要么“为我所用”、“新瓶装旧酒”,将其转化为单方面对华提要求的筹码,部分人士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为此,加强对话、赢得理解、形成共识、调动热情十分关键。

二是两国结构性矛盾突出,各种问题繁杂,诱发摩擦和冲突的引信较多,战略互信的水平较低。为此,在中美关系的实践中一定要合理期待,既不能一如既往按照原有节奏去应对已然变化了的中美关系,也不能为了新型大国关系而牺牲原则和立场。

三是“第三方因素”掣肘,一些第三方要么将新型大国关系之构建误读为“中美共治”的新版本而醋意大发,要么担心中美走近伤害其国家利益暗中使绊。如何形成“中美+X”的三边关系良性互动新局面,理应成为下阶段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芮效俭: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过程,目前两国正处于这种新型关系的开端,双方充分认识到,在今后双边关系发展中会有战略性竞争的危险因素存在,因此双方正从最高层开始,努力扩大共识与合作。正如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习近平与奥巴马在“阳光之乡”的会晤后所指出的,中美两国在东亚的共识远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扩大共识,减少和控制双方的竞争与摩擦,将是中美两国关系今后发展的方向。

 问题五: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未来的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李文: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其他大国关系存在重要的制约和影响。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解决包括全球金融动荡、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保障等危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未来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中美双方共同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和解决各种国际分歧与争端,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区内一些因领土主权纠纷而引起的矛盾与冲突的升级与恶化。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为东北亚地区维持和平与稳定,并最终通过对话解决朝核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鹏: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如果取得成效,不仅能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找到最好的注脚,而且能为新时期大国关系发展树立新典范,将至少产生三个重要影响:其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诚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赢得理解和尊重创造新的条件;其二,引领大国关系新潮流,至少使国与国之间在未来交往过程中都会下意识地从新型国家关系角度去处理问题;其三,为大国间超越双边分歧着眼全球性问题开创一种新的范式。

保尔森:中美之间有许多事情可以一起做。首先,我们需要更多、更好地沟通,需要更大的透明度,以了解彼此的政策动机和意图。同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通过改革让各自的经济走上更加可持续和互补的轨道。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下一些事情——平衡双向投资,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双边、地区以及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在一些地区,比如非洲进行更多合作,那么,我们的关系就会更加稳定。中美关系也就更能够抵御一些分歧造成的风浪。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小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