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
上个世纪西方的地理历史学家惊奇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他们在总结了这种交流的特制之后,将之称为“丝绸之路”,但这仅仅是一条物质的大道吗?就算她是一条人类物质文明交流的道路,她又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在古代,她是由骆驼柔软的脚掌,在坚硬的砾石上踏出的、纤细而渺远的路。在今天,她则是人们用心灵,在祖先的记忆中描摹出的厚实和意义非凡的路。成就她的世界地位,是一种使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安市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西安,共商西安申遗大计,但终因陕西“丝路申遗”景点多、难度大等主客观多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
“正确的事情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随着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的实施,加之陕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这些恰恰是申遗最基础的条件。”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
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9月11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做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申遗,第一次明确地出现在省政府的文件中。
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陕西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6省区共同参与。与此同时,陕西全力推进申报工作,成立了“陕西省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出台了《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报告》和《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申报名录》等文件,申报了涵盖16处申遗点的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006年年底,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二次国际协调会议上,陕西申报的16处文物保护单位均获通过。
2007年9月,陕西省文物局配合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文化专家组对陕西的申报遗产点进行现场考察评估。此外,陕西省政府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就陕西“申遗”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正式确定了陕西第一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共12处20个遗产点。
2009年,陕西省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到西安、宝鸡、咸阳以及汉中等市,参加每一个丝路申遗点保护规划的讨论会、评审会,严格督促检查各相关市管理规划、管理办法等申遗工作的进展情况。
2010年以来,陕西配合丝路申遗组织开展的展览和群众性宣传活动势头正盛。由西北五省区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大型联合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历时55天,穿越15000公里“重走丝绸之路助力跨国申遗”大型采访考察活动点燃了社会各个层面参与申遗、支持申遗、认知申遗的热情;由国内著名画家组成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将丝路沿线的盛景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了升华……
2012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与中国及中亚五国政府共同协商,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这一项目,并将申报项目名称确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根据本次重新确定的申遗名单,我国境内的申报工作涉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四个省份,包括22处遗产点,其中陕西省列入申报名单的遗产点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7处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2月,丝路申遗文本已由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正式受理。至此,丝绸之路项目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
“陕西申遗保护管理规划、管理办法及文本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申遗档案建立、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环境整治等工作正在有序进展中”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周魁英说。所有这一切,都已彰显出一个事实: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
这是一场依附在丝绸之路上跨越国境的努力。人们用最具理想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付出为这条俯卧在欧亚大陆辽阔土地上的古老道路找寻最具价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