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拉美三国,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首访行程也已过半,进入“欧洲时间”。境外华文媒体认为中国新一届高层集体推动外交“开局之旅”,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全线开花,具有务实且灵巧的战略建构思维。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对李克强出访刊文指出,中印友善往来,不只攸关亚洲的繁荣稳定,也和全世界的和平密切相关。以前中印都极贫弱,不能主动致力于和平环境的缔造,现在这两国都已崛起,自然必须致力于关系的对接和互补长短断。欧洲经济不振,如果中欧强化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中欧加强合作,大战略上亦可形成中欧、中美关系鼎足而立,有利于全球秩序的均衡。
香港《文汇报》援引南亚研究学者傅小强观点指出,中巴“铁的友谊”是在历史中形成的,经受了时间考验,且正得到新的发展,这就是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对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使巴基斯坦融入中国西部经济圈,将为两国的战略关系奠定更强大的经贸基础。
《澳门日报》刊文指出,李克强是在他出任总理后首次访问巴基斯坦,此行也正值巴大选结束不久,因此,这次访问在中巴友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巩固传统友谊、深化战略合作是李克强此行的主要目的。
习李“开局外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全线开花
香港《亚洲周刊》还说,今年3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任后立即出国访问,以俄罗斯和非洲三国为目的地,是一次展现未来中国国家大方略的出访。
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展开任总理后首次出访。这一系列活动显示中国既重视睦邻外交,又欧亚并重,也有打造亚洲新秩序意含,可见中国在外交上已展开全方位活动。六月份习近平将会访拉美,并与美国总统会晤。届时又将再现高潮。
台湾《中国时报》援引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话报道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六月间的会谈,很多方面都是空前的,是日后扩大合作、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契机。
美国《侨报》称,美中要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如何相处这个“古老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书写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这就是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问题的实质。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国的崛起使北京成为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今天中国与周边国家及美国关系的紧张,一定程度上讲,是现有体系下其他国家还无法适应中国的崛起而造成的。北京重构外交最核心的一点,应把追求国家利益和国际正义结合起来,作为自己外交的出发点,以平衡与合作的原则去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香港《明报》近日也载文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外交逐渐向道义、利益与力量兼备的均衡性结构转型。经营周边、平衡东西是这一方略的具体表现。
香港中通社23日刊文认为习李外交“实”中见“巧”。文章指出,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自“两会”后履新不到百日,足迹几乎遍布全球。眼下,李克强将结束印巴行程,开启首访的“欧洲时间”。习近平又将前往拉美三国及美国。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反映出中国高层密集布点铺局之意。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全线开花,“关键、首要、基础”的三大定位十分明确。
文章还指出,立场鲜明、姿态积极是习李外交开局的两大特征。中国新领导层的整体外交姿态,体现了“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方略。而战略上的相对透明清晰,也为中国对外交往形成共识、合作升级打下基础。
香港《明报》刊文指出,从3月份习近平的俄非之旅,到李克强的亚欧之旅,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擘划:一是着眼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二是着眼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三是着眼发展中国家这一传统根基。
文章指出,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底牌也同时亮明,即“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这种对战略意向的透明展示,也是降低潜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力的务实手段。
(来源:中新网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