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应向德国学习重视实体经济和社会公平的做法

2013-05-22 17:53:36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亚欧四国前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称,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中国模式”引起包括德国在内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反思;同时德国经济在危机中异军突起,受到各方关注,中德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

从德国的发展来看,史大使认为有几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一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就开始深刻反省影响经济发展的“三高”结构性弊端,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施罗德政府2003年提出“2010年议程”一揽子改革方案,克服各种阻力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社会改革,为近年来德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改革红利”。

二是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德国一直坚持“制造业立国”政策,审慎、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工业占国民经济比例目前仍保持在28%左右,高于欧美其他国家。这一做法提高了德国对金融危机的“免疫力”。

三是始终强调社会公平。德国奉行“社会市场经济”,兼顾效率与公平,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再分配机制减少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五是经济发展中注重企业品牌和质量。“德国制造”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是廉价劣质产品的象征,但是德国企业不甘落后,坚持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一步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如今“德国制造”已成为工艺严谨、质量上乘的产品代名词。德国企业的做法对推进“中国制造”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日报》驻欧盟分社首席记者付敬柏林报道 编辑:王琦琛)

相关报道


编辑:王琦琛标签: 李克强 德国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