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综述:中丹关系发展卓有成效前景广阔

2012-06-13 13:32:28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胡锦涛主席即将对丹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丹。舆论认为,胡锦涛主席对丹麦的访问意义重大,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把中丹关系从深度和广度上推向更高水平。

近年来,中国和丹麦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势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成效显著,前景广阔。

在政治领域,中丹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丹麦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也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北欧国家。自1950年5月11日中丹正式建交至今,62年来,双边关系发展得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看法相同或相近,在国际热点、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问题上相互理解或支持,两国政治关系不断深化,高层互访不断,互动良好。

1979年9月,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成为第一位访华的丹麦国家元首。2008年10月,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访华,两国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丹关系迈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丹麦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丹麦王储腓特烈和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埃斯珀森分别出席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去年10月,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访问丹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了两国间的互利合作。

在经济领域,中丹两国经贸合作增长势头强劲,中国连续多年是丹麦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丹贸易额为9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中丹双向投资也在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批准丹麦在华投资项目718个,实际使用金额21.6亿美元。马士基、诺和诺德、维斯塔斯、丹佛斯等许多丹麦知名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中远、华为、华大基因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纷纷到丹麦投资兴业,甚至建立研发中心。

在人文和教育领域,中丹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两国文艺团体互访频繁,互往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丹麦国宝“小美人鱼”铜像首度离境亮相上海世博园,引发中国观众参观热潮,参观人数达550多万人次。中国文化在丹麦的传播范围也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丹麦学校开设汉语教学课程,举办汉语学习竞赛,“汉语热”在丹持续升温。旅丹华人华侨至今已在丹连续11年成功举办“欢乐春节”大型文艺活动,介绍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丹麦民众欢迎。

200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哥本哈根商学院合作共建的“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全球第二所商务孔子学院,现已成为两国扩大人文交流和沟通的成功典范。2009年,丹麦奥尔堡大学“创新学习”孔子学院正式建立。在温家宝总理提议下,8所丹麦大学同中科院研究生院合作,在北京建立了中丹科教中心,希望在水资源与环境、社会科学、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5个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中丹科教中心预计将于2013年正式投入运行。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实现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将节能减排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丹麦在农业、环保、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和世界领先水平,双方在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契合点与合作机会,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跨国犯罪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经济互补性强,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笛)

相关报道


编辑:陈笛标签: 丹麦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