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在日本东京开幕,数百名中日来宾出席。以下是中国市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长远在地方分论坛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大会主席,中日双方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市长协会向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虽然到达日本只有不到24个小时,已经感到了一股股的暖意。昨天晚宴和日本著名专栏作家下村满子女士比邻而坐,她谈到福岛3.11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害后,灾区在抗灾自救的过程中收到来自中国的救援物资和人员,当地居民心怀浓浓的谢意;而我们的瞿县长也和我谈到了,日本救援队和救援物资也帮助了遭受地震破坏的北川县。在灾害面前人类多么需要彼此慰藉、团结互助!这说明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加强自己减灾防灾能力,加强彼此交流、加深友谊、传承友谊、促进合作。
中国和日本同属灾害频发的国家。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两条灾害分布的典型地带,一是环太平洋带,另一个是北半球的中纬度带,从地中海往东沿喜马拉雅山而行。而中国和日本恰恰就在这两条地带上。因此,灾害种类多,造成的损失严重。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有56%来自中国和日本,其中中国占30%,日本占26%。再加上和我们人类行为有关的灾害,如安全事故,我们两国的防灾减灾的任务都非常重。在此领域我们彼此学习、相互帮助的空间也就特别大。
我们两国的城市化或城镇化水平不一样,去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且还将迅速发展。但我们两国相似的可用土地资源紧缺和人口稠密的国情,注定了城市发展都要走紧凑型、集约化的路子。我们中国的城镇建成区人口的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在一万人以上,而这种密度很大、功能复杂的城市面对灾难时就显得更加脆弱,也必然会成为灾害的放大器。这又说明,我们两国城市在防灾减灾方面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讨论,有很多共同的问题可以切磋。
中国城市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最近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中国的市长们都在研究,以前以发展为主,今后在发展的同时要向管理要效益,这上面任重道远。在减灾防灾管理方面,中国已经制订了“十二五”的减灾防灾的规划目标,其中包括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们工程质量;从规划先行,从规划上就科学上充分地考虑到防灾、减灾、救灾的需求;健全我们城市的防灾、减灾的应急体制、能力;将安全管理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进入社区、学校、厂房、农村等等。日本的城市管得是非常好的,从水、垃圾处理到交通管理,昨天新华社资深记者冮冶先生告诉我,新干线到站离站的时间可堪对时,这种管理的精细程度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回到灾害防范和预警上,日本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很多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1956 年,日本颁布了《城市公园法》,规定城市公园建设必须考虑防灾功能,面积一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都要建成防灾公园。现在中国一些大中型城市也都在建设防灾公园,很多都是借鉴了日本的有益经验。再比如,日本有一个灾害减防的综合协调部门,就是气象厅,中国单一灾害种类是由专门部门来管,综合协调的还很不够,需要向日本学习。
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很多地方政府派过很多批市长和城市领导者到日本去学习经验,收获很大。昨天和日本市长会副会长、宫城县岩沼市井口市长也谈到中国抗灾救灾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日本学习。在去年的论坛上,我响应了陈昊苏会长提出的一个建议,即中日双方城市的交流对话机制,今天我再次提出来,自1973年6月24日,天津市和神户市正式结为中日两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以来,到目前为止共结成友好城市248对。在此基础上,我们两国市长组织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研究防灾减灾问题的对话切磋机制,在北京-东京论坛的框架下进行。
不论是中国市长还是日本市长,都在为城市谋发展,为市民谋福祉,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市长们对话有很多谈得来的话题,水、垃圾、交通、上学、看病、住房,可以较大程度地求同存异,在交流治理城市的经验的同时,可以带动企业家们多走动,谋合作,还可以为两国的友好做些实在的工作。
总之,我非常珍惜和各位日本朋友学习的宝贵机会,非常中日两国城市、市长多走动、多交流、多分享、多合作。
谢谢大家。
(作者:中国市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