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
***华黎明:英国压下了最后一根稻草
针对伊朗民众此次为何会对英国采取这样极端的做法,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这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1979年发生的事情首先就在两国间深深埋下“不睦”的种子,近期国际上又发生一系列针对伊朗的事件,包括美方指控伊朗暗杀沙特大使,国际原子能机构出台伊朗核设施报告等。
就在这紧张时刻,英国又宣布对伊朗的单边制裁措施,可以说,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华黎明称,其实伊朗在过去几十年间多次发生过冲击别国大使馆的事件,但如这次这样烧毁国旗、洗劫使馆建筑的事件非常少见,可以说是自1979年冲击美国使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事件发生后,美方和英方都宣称要在短时间内对伊朗采取行动,伊朗必须为此事件承担一系列后果。欧盟也于日前宣称要在本周酝酿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对此华黎明认为,鉴于西方国家已经对伊朗实施了几十年的制裁,这次的制裁应该也只是集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不会有什么新花样,军事方面的制裁应该没有可能。在石油贸易方面,欧洲国家的大型石油公司早已撤出伊朗,因此,石油禁运方面也只是不再购买伊朗的石油而已。
目前,叙利亚国内形势也极不稳定,而伊朗国内在这一敏感时刻又发生冲击英国使馆的事件,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令人担忧。华黎明认为,一些国家或组织对叙利亚问题的关注其最终目的就是伊朗,因此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使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具体来说,英国对此事件的反应不外乎从表示抗议到断交这个范围。关于两国断交,英国将不得不衡量这会给伊核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伤害。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伊朗问题专家菲茨帕特里克指出,英国伊朗断交肯定更无助于恢复伊朗核问题谈判。
***外媒评论集锦
《卫报》——“这场最新的英国-伊朗危机其实遵循了一个老旧的模式——在紧张时期发生了一起毫无外交策略的示威游行活动,然后,两国又要开始互生闷气了,相信又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独立报》——“1979年伊朗示威者从美国大使馆搜出大量机密文件,据说这次伊朗人也从英国使馆拿走了不少。我们真是等不及想知道都有哪些内容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文件马上就会被公之于众。”
《华尔街日报》——“29日的事件说明伊朗与西方的对抗正在急剧升级,同时说明这个国家一直在做的、意图在国际社会面前改变自己不理性形象的努力已经失败……此外,该事件还折射出内贾德一派与哈梅内伊一派的矛盾。事件发生后,多位哈梅内伊一派的议员公开表达了对这次冲击使馆事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