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相互理解与媒体的职责
-- 跨越意识形态和破解思维定式是关键 (黎星在媒体分论坛上的发言)
作为近邻,中国日本相互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公众都认为各自很了解对方。公众的认知给两国媒体如何客观而又全面的报道对方,出了难题。但是,无论是2010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还是全球性民意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两国政府都认识到中日合作无论是对双方还是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有利,但是两国公众相互取得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影响日本媒体在中国报道中客观的把握,主要是意识形态和定式思维。
目前全球比较著名的国别民意调查有两个,一个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国家全球影响力的调查,另一个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国别印象调查。
英国广播公司(BBC) 今年4月18日报道说,根据其赞助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国家形象在全球“小幅上升”。在日本民众中,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正面的日本人的比例从2008年的8%上升到2009年的12%; 2008年有53%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是负面的,而200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38%。当然,该调查调查也显示,中国公众对日本的看法也是负面大于正面。拿2009年底的调查为例,认为日本对世界的影响为正面的占30%,负面为50%。
两国人民之间互信的障碍有历史的原因,如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崛起、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等等,但是基本原因还是意识形态和思维定式。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丹尼尔•克里曼在2009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三个原因(来源:www.csis.org/japan):
1. 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不透明,媒体不自由,使得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表现不可预测;
2. 中国“崛起”的目的不纯;
3. 日本实力派别对中国的影响力下降;
日本学者Hitoshi Tanaka (田中均)认为,日本公众中有一种恐惧心理,中国的发展会使得日本回到其现代化前的状况,成为东亚次大国(subordinate power)。尽管不少日本人意识到中国发展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能否接受这个现实不很清楚。(East Asia Insights,Vol 3, No 2, May 2008)
其它原因包括:中国政治体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中国军力的发展不透明,中国的民族主义,都影响了日本公众对华的态度。
当然,如何全面而又客观的报道中国,对我们中国新闻媒体来说,也难上加难。中国既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体。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变迁连不少中国学者和新闻工作者都觉得应接不暇,经常遇到如何看杯子里的水的问题。
日本记者在一定程度认为自己上比西方记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但是仍然会陷入意识形态的怪圈。但是,在经济和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在必须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中,中日媒体应该为两国人民创造一个加强交流和沟通的良好的环境。没有交流和沟通,共同应对全球各种各样的危机就不可能。只有冲破意识形态和定式思维的束缚,才能使得媒体创造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交流更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