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为正在进行中的中日民俗联合考察项目总结经验。7位日本学者与10余位中国民俗学者共同强调了“田野调查方法”对于中国民俗学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990年春,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福田亚细男牵头开展了中日民俗联合考察项目,将日本民俗学界发展较成熟的“田野调查法”介绍到我国。在民俗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法”是指学者深入考察地和当地居民共同生活,对了解当地风俗、民俗事项等的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对当地人的民俗习惯细心观察,最终以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呈现成果的方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说:“这个项目使我明确了自觉地进行民俗志写作才是民俗学研究的根本内容。民俗学其实是用来描述生活的,而不光是阐述理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向云驹则介绍,“田野调查法”可以科学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发现更多的未知的民间文化遗产。事实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年来已经积攒了40多亿字的民间文学调查资料文本,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中日民俗联合考察项目已进行到第6期——中国浙江山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日学者3年来深入浙江衢州市各乡村,在民间手工艺、木偶戏、古村落等方面已有多个研究成果。8月22日至8月31日,考察团成员将进行本期项目的最后一次调查,明年将发布调查结果。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