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如果说去年底的G20华盛顿峰会,正值金融危机最高峰,各与会国急于建立这样一个互助自救平台而未遑争斗,算得上一次“图存之会”;今年4月的伦敦峰会,各与会国苦于经济久在低谷徘徊,亟待在救市方面达成共识,堪称“求同之会”,那么此次为期两天的匹兹堡峰会,恐怕只能算作一次各怀心思的股东大会了。
会议还未开幕,不和谐音就接连传出:法、英、德等国相继向美国施压,要求改革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切实限制高管高薪,萨科齐甚至不惜以退会相胁;美国则威胁“碳关税”,对中国大打“轮胎战”,全然不顾G20“反关税壁垒”、“反贸易保护主义”的初衷。
各国当初推动G20机制,原指望在危机期间通过这一平台同舟共济,尽快共同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然而在此次峰会上,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声音。
在伦敦峰会上,各国曾一致表示,支持经济刺激方案,尽快拉动经济回升。而此次峰会前夕,各国却传出不同的声音,欧洲各国认为通涨威胁远大于经济疲软,希望停止刺激计划,至少也该为此制订一个明确的期限,而美国、中国则认为,经济形势尚不乐观,一旦中止刺激计划,第二次经济衰退的危险随时可能到来。
在华盛顿、在伦敦,各国一边倒地表示,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关税壁垒和以邻为壑的贸易战,但正如泰国贸易代表机构总裁薛达望接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访问时所指出的,不过大半年时间,G20的20个成员国,竟有17国提出了多达47项贸易保护主义条款。
在华盛顿、在伦敦,各国曾一直同意,增加新兴国家在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的话语权,但此次峰会前,各国却纷纷喊出了不同的叫价:美国赞同增加新兴国家话语权,前提是自己少减,欧洲多减;而欧洲则认为每次增加新兴国家话语权,都是欧洲国家吃亏,此次应该轮到美国多减,欧洲不但不打算多减,甚至在稍早前召开的财长会议上,提出增加欧盟对IMF注资。印度、中国则在此前的“金砖四国峰会”上已表示将增购IMF债券,此次更明确表示,将争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50%对50%的发言权,真正要求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
可想而知,区区两天的峰会,提供给20个与会国代表沟通、讨论的时间原本有限,却还要面临与会国各怀心思、出发点南辕北辙的尴尬,匹兹堡峰会的股东大会化、务虚化,恐很难避免。
如果说,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时,各国面临共同的严峻形势,不得不抱团应对,秉着“最大公约数”的心态,尽可能寻找彼此间能说得通的共同点,从而实现合力,以救燃眉之急的话,如今的情况却已有所不同。由于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经济衰退现象已得到遏制,而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过热的威胁,却已经在欧洲等一些G20国家中露出苗头。一方面,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另一方面,经济又没有好到可以高枕无忧,在这种微妙时刻,G20成员出现“各作各打算”的股东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金融危机的阴影尚在头顶徘徊,酿成世纪惨祸的隐患尚未彻底排除,G20各成员国仍须通过共力,消除隐患,构建防风险系数更高的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股东大会”可以开,各自的股东权益也应该去争取,但这一切都不应影响到G20这个“股份公司”发挥其正常的、应有的沟通、协调、合作功能。
(作者: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