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马赛曲》的遭嘘与法国北非移民
[ 2008-10-21 07:1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法国人上周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爱国主义洗礼。起因是法国国歌《马赛曲》在球场被嘘。10月14日晚,在法兰西体育场举行的一场足球友谊赛中,法国队以3:1战胜来访的突尼斯队。尽管组织方事先精心安排双方队员混合入场,又请来了两名突尼斯裔的女歌手分别演唱两国国歌,但还是没能阻止意外的发生。在比赛开始前演唱《马赛曲》时,场内挥舞红色突尼斯国旗的大批观众嘘声一片,尖叫声和口哨声分外刺耳。法国舆论指出,这些人少部分是突尼斯球迷,多数为早已移民的突尼斯裔法国人。

  消息传出,法国朝野一片哗然,总统、总理均认为国家尊严受损,此事不可容忍,今后类似事件发生必须要终止比赛,政府官员也要退场。专门负责体育事务的国务秘书拉波特甚至建议不再与马格里布地区国家比赛。在野的左翼社会党批评法国足联没有采取措施及时制止球迷。据法国权威民调机构CSA所作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成法国民众对《马赛曲》的遭遇感到震惊。事实上,继2001年10月6日对阿尔及利亚队和2007年11月16日对摩洛哥队,《马赛曲》已是第三次在法国队主场面对马格里布地区球迷的嘘声。

  《马赛曲》是聂耳创造《义勇军进行曲》的灵感来源,这两首国歌不仅渊源颇深,而且就像中国人热爱国歌一样,法国人丝毫不掩饰对《马赛曲》的偏爱。2006年世界杯期间,笔者在北京工体西路与数百名法国球迷一起观看比赛时就曾多次领教他们的激情。诞生自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承载着法兰西共和国基本的价值观,成为其象征之一,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国歌。雕刻在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更成为不朽名作。可以说《马赛曲》是法国输出软实力和文明价值观的利器,受到法国不同政治派别人士的珍爱。

  然而,这样一首有着光荣传统的歌曲却屡屡成为嘲弄对象,原因何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深层次根源是《马赛曲》体现的大革命精神已被扭曲,法国被怀疑不再是自由、民主、博爱的天堂,也不能满足移民心目中的美好希望。

  从二战结束至今,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法国已经接受了超过600万外来移民,其中多数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如马格里布地区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国。虽然他们入籍后已属法国公民,但包括他们的后裔在内,像足球明星齐达内、经济学家阿塔利等这样的成功人士仍属少数,多数人生活并不如意,饱受失业、贫困、社会歧视、受教育机会少等问题的困扰。北非移民多数聚集在郊区的廉租房等落后地带,充斥对社会不满情绪。

  法兰西体育场所在的93省是法国最穷的省份,也是最著名的高犯罪率与边缘化的敏感街区,这里的青少年对政府机构和治安警察普遍持敌视态度,2001年和2005年等数次震惊世界的巴黎郊区骚乱都源自于此。另外,掩盖在号称多人种“彩虹之国”的背后,是法国国会没有任何一名有色人种议员的现实,是有色人种找工作时的种种歧视,是移民政策越收越紧的艰难。法国社会实际上存在的种族歧视,让处境困难的北非移民后代对自己的法国身份并不认同,尽管存在社会保障系统,但机会合适,便会将对法国的怨恨集中爆发出来。

  现任国脚阿尔法祖籍即为突尼斯,因为他拒绝代表突尼斯参赛,引起突尼斯裔球迷的不满,比赛中屡次被嘘。以阿尔法为代表的北非移民中的成功人士,实际上与看台上的青少年一样,仍然在一个迷失的社会中苦苦寻找自己的定位。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蔡印同)


 

相关新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