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专家阵容强大 奥巴马对华外交智囊成员综述
[ 2008-09-16 09:3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奥巴马和麦凯恩在不久前结束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他们分别选择了特拉华州参议员拜登和阿拉斯加女州长佩林作为自己的副手,在大会上也对未来的内政外交理念作了说明。美国总统和总统候选人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会主要听取其外交智囊团的意见,奥巴马目前就有一支阵容庞大、类似小型国务院的300人外交智囊小组,其中包括多位美国最权威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将活跃在奥巴马的整个竞选阶段,如果民主党在11月的大选中获胜,他们还很有可能进入美国新一届政府。

*** 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 约瑟夫·拜登

奥巴马8月23日凌晨宣布,他已选择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6届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约瑟夫·拜登为其竞选伙伴。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奥巴马选择拜登是希望后者丰富的外交经验能弥补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欠缺。现年46岁的奥巴马还没有完成首任参议员任期,在外交和国家安全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拜登1942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68年拿到法律学位,做了一段律师后进入政界。1972年,29岁的拜登当选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之一。他之后又多次当选连任,目前已经进入第6届任期。佛蒙特州参议员杰福德2001年年初宣布退出共和党,打破了原先两党参院各占50席的局面。按照“参院多数党议员接任各委员会主席”规则,拜登顺利取代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赫尔姆斯成为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属于共和党极端保守主义阵营,是臭名昭著的反共反华分子。

拜登上任后表示,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重点将集中在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反弹道导弹条约、气候变暖、艾滋病以及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战略利益等重要问题上。他随后在参议院召开了一系列对外政策听证会,邀请官员和专家对美国面临的重大外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美国媒体分析指出,拜登刚上任就把美国诸多对外政策放在聚光灯下仔细研究是在向布什政府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在外交领域,白宫不能单独决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

拜登本人在对华关系上历来主张与中国进行对话而不是对抗。他2001年对布什上台伊始对华持强硬态度表示不满,认为积极沟通和协调才是解决中美分歧的关键。拜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海问题必须依照两岸人民的意愿和平解决。他在1979年和2001年曾经两度访问中国。2001年8月,拜登在访问中国期间与时任总理朱镕基举行会谈时强调,美国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关系极为重要,美国政府应继续与中国进行接触,努力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拜登说:“美国的保守派人士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我完全反对这种看法……大多数美国人以及大多数美国国会议员认为,中国虽然不是美国的盟友,但却可以成为美国的朋友。”他说,美中关系可以用“利益交汇”一词来概括,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以及防核扩散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拜登还曾警告布什政府,不要针对中国展开太空军备竞赛。拜登称:“我认为我们无需对中国过于担忧。”

拜登最近一次就对华政策发表具体的评论是在2008年5月15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美国对华政策听证会上,那次听证会的主题是美国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拜登主持了那次会议,并作了发言。他首先对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他说:“在举行听证会之前,我想向所有正在中国组织地震抢险的人表示慰问,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和同情……我们的心和中国人民在一起,我们已经准备好提供一切援助。”

拜登在评价中国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地位时表示,中国扮演的角色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他说:“华盛顿总有一种声音在说中美之间必定发生全面冲突……但我相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比这种消极悲观的论断更有说服力……中美之间也许必然存在竞争,但没有什么表明两国间会爆发全面的冲突,现实中的每一件事都告诉我们和中国进行对话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在美国如何有效执行对华关系上,拜登认为美国首先要和中国“在各种议题上进行广泛、持续、高级别的互动”,并“完成将中国纳入到国际体系中的过程,敦促中国建立和国际准则更为一致的法律和政策,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上特别值得双方关注”。拜登还在那次讲话中把中国描述为“富裕却又贫穷、强大却又虚弱、自信却又有不安全感”的“复杂国家”,认为如何处理对华关系“对美国政策制订者来说是项独特的严峻挑战”,他还呼吁美国政界人士不能用冷战思维和世界强权关系角度看待中国。

由于拜登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又是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其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在外交事务上的经验以及出色的外交政策执行力将使他成为奥巴马制定对华政策的主要咨询者之一。

***奥巴马中国事务首席顾问 杰弗里·贝德

现年62岁的杰弗里·贝德属于美国第三代中国问题专家,是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克林顿内阁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副国务卿,后被委任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亚洲部主任。2000年,他曾担任美国助理贸易代表,亲历了中国“入世”谈判。贝德目前是奥巴马的首席中国问题顾问。

总体来说,贝德对亚洲和中国的看法比较务实,他很赞赏“中国是美国利益相关方”的定位。贝德表示,美国各界对中美关系已经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那就是必须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建设性关系。美国对中国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目标。在热点问题上,诸如朝鲜半岛无核化、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若没有中国与美国有力的合作,是很难取得积极成果的。贝德认为,基于共识基础上的中美关系,是每位白宫主人对华外交的核心原则。从尼克松以来的几任美国总统都在不断地修缮以及完备这种原则,下届总统的对华政策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会继续保持很强的延续性。

作为奥巴马的首席中国政策顾问,贝德并不同意美国常用的形容中美关系的两个词语 “接触”和“防范”,他更愿意用“竞争”和“合作”来概括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他说,奥巴马将继续在朝核、气候变暖等问题上和中国保持合作,但他也会敦促对贸易协议的实施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在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奥巴马会比布什更为积极。奥巴马将敦促中国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调整工业补贴政策。贝德说,奥巴马支持通过立法敦促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不过不会把立法作为解决贸易纠纷的首要手段。贝德还强调,美国一些人散布的所谓“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

这位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日前在接受华文媒体采访时盛赞北京奥运会是“巨大的成功”。他说:“中国是个合格的东道主,那些场馆、体育馆都是优秀的建筑,奥运会的组织者表现出色,游客对中国人民的好客之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近30年来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展现。中国运动员的惊人表现也给各国传递出一种信号:中国在现代化的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贝德曾经称奥巴马是“可以恢复美国威望、复兴美国价值观的理想实践派人物”,赞扬他“好学善问,思路开阔全面,善于寻求事情的本质,对政治的热情不是简单出自对权力的渴望,而是从内心深处关注美国未来的国家走向”。奥巴马也对贝德信任有加。奥巴马目前有个类似小国务院规模的300人外交政策团队,包括亚洲组、欧洲和俄罗斯组、美洲组和非洲组。亚洲组最大,有60个人,其中15位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而总负责人就是贝德。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何汉理(哈里·哈丁)

何汉理的英文原名是哈里·哈丁,他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担任克林顿内阁的特别国家安全顾问。和美国不少中国问题专家一样,他也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

何汉理194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96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公共事务和国际关系学士学位,1969年和1974年在斯坦福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83年至1994年,何汉理在权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至2005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任院长,2005年起担任纽约政策咨询公司“美国欧亚集团”研究和分析事务主管,专门负责国际风险评估方面的工作。何汉理是最能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学界权威之一,著有多部作品,其中《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脆弱的关系:1972年以来的美国和中国》影响很大。他的见地比较客观公正,因此受到美中两国政府和学界的广泛重视。

何汉理曾经在他早期的著作《脆弱的关系:1972年以来的美国和中国》一书中用“脆弱”与“非敌非友”来形容中美关系。而如今,国际局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何汉理2007年11日出席“澳门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时阐述了他的新观点。何汉理认为,今日的中国对美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两国之间既有合作也存在竞争。所以“脆弱”一词已不能再恰当地形容美国与中国的微妙关系,取而代之的应为“竞争与合作”。他表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成功,不仅国力增强,参与国际事务的力度和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也比以前有了提高,而这直接使中美两国讨论的议题范围比以前宽广很多。十多年前,困扰两国关系的问题不外乎台湾和人权。然而近年来,更多其它领域的问题逐渐被政治家和公众纳入视野。何汉理认为,美国与中国在多项地区与国际事务中有很多共同利益,两国关系变得比以前稳定。不过,他表示两国在进行多范围、多领域合作的同时,还是有不少利益分歧,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仍存在不可预测性。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经把中美关系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经济合作伙伴”。而何汉理提出了与鲍威尔恰恰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是“经济竞争对手、战略合作伙伴”,两国格局可以用“复杂”来形容。

何汉理指出,中国正在军事、经济、外交、意识形态与文化上崛起,其战略是运用迅速增长的资源来改变世界力量对比,使之更加有利于中国,特别是在亚洲。而目前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环境、疾病和经济民族主义。

何汉理颇受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拜登赏识。在今年5月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中国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上,拜登邀请他作主题演讲。何汉理在会上提出,如果美国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就得了解中国政府的思维方式,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中国更愿意接受国际规范。他认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包括:遵守这些规范是否满足中国本国的利益;规范的执行机构是否具有有效性、合法性;不执行是否会让中国显得不合群;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大国是否也愿意遵守。何汉理还认为,华盛顿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国想产生更大影响力的意愿。但是要想让中国成为负责任的规范“执行者”,就要让中国首先成为规范的“制订者”。

如果奥巴马在今年选举中获胜,何汉理很可能像他曾经在克林顿内阁扮演的角色一样,成为白宫主人制定对华政策时需要倚仗的顾问之一。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李侃如(肯尼思·利伯索尔)

李侃如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1943年9月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1965年从达特茅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6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4年后又获得哥大比较政治学博士学位。作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国际经济及国际政治教授以及研究中国政治和投资事务的专家,李侃如曾担任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部资深主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负责美国对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现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在美国政界,李侃如是公认的亚洲事务尤其是中国问题的专家。

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李侃如活跃在民主党阵营中。他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的对华政策顾问团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来自克林顿任内的外交政策小组,大家彼此非常熟悉。李侃如最早是为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工作,但在今年2月决定转而支持奥巴马。李侃如解释说,这是因为他对希拉里反对布什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立场感到不满。

李侃如表示,中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对地区和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加,其外交政策也变得成熟,并与国际体系更为有效地融合。而中美关系目前的状况比2000年时要好。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双边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都有交流,在频繁的往来中了解对方的政治风格和心理,这些都有助于建立建设性的、坦率的沟通。

李侃如在谈到奥巴马未来对外政策时表示,和布什鲜明的单边主义作风相比,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黑人参议员认为外交和多边协商非常重要,而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奥巴马出生在夏威夷,父亲来自肯尼亚,母亲是美国白人,奥巴马小时候还在印尼呆过。从小在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他对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更细致的观察和体会,因此更容易听取不同意见,并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李侃如认为,奥巴马如当选会继续将中国看作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并坚定地执行这一概念。他会与中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展开合作,谋求建立更积极的建设性关系。在全球贸易问题上,奥巴马不会持保护主义观点,但会关注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劳动等问题。奥巴马对台海关系近期取得的进展有过积极评价,支持两岸和平解决分歧。他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也会比较温和。在军事领域,奥巴马愿意与中国进行军备控制的谈判,但对中国军力的增长会保持关注。

***奥巴马外交智囊 温迪·舍曼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高级外交幕僚温迪·舍曼8月25日表示,奥巴马如果当选美国总统,他将很快访问中国,而且不会挑战两岸目前的政策构架。舍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台海两岸目前发展方向正确,奥巴马对此持积极评价。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美中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许多国际议题也需要合作。舍曼还称,奥巴马当选后再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会坦白表示看法。

舍曼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得力助手,是克林顿主政时期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外交顾问,曾经担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和朝鲜问题特使。她1971年从波士顿大学毕业,1976年从马里兰大学以全优成绩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舍曼有近30年在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工作的经验,是克林顿和奥尔布赖特信赖的大将。她目前是奥巴马竞选阵营的核心成员,经常代表奥巴马本人在热点地区外交政策上发言。

总体来说,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智囊主要来自克林顿主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小组,非常熟悉对华事务,大都比较务实和温和,和中国方面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环球周末工作室/麦道)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