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明北极蕴藏900亿桶石油 五国资源争夺或加剧
[ 2008-07-28 09:3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7月23日公布了一份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大约900亿桶原油储量,能够满足全球3年的石油需求,此外USGS通过勘测还发现该地区同时拥有167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比俄罗斯目前已探明的全部天然气储量还要多,相当于全球未开发天然气储量的30%。这项报告的出台对于已经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北极“圈地”运动无疑是火上浇油,其参与者为美国、俄罗斯、丹麦、挪威及加拿大五国。

    ***冰川尚未消融 争夺已近白热化

    地质勘探局是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下属机构,其不久前开展的环北极资源评估是美政府全球油气盆地评估项目的一部分。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被认为可能有油气的地质区域内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勘测有关人员确信,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按照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8640万桶原油需求量计算的话,几乎能够满足全球3年的供应,这些“资源宝藏”主要分布在东巴尼特盘地,大约可分为三个地带,包括丹麦格陵兰岛东北部地区、格陵兰岛西部及加拿大东部地区以及覆盖国际及美加水域的阿拉斯加地区。地质勘探局的相关人员表示:“辽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构成了最大一块尚未勘探的、可能找到地球上剩余石油的地区。”

    据悉,北极地区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以内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及岛屿、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近8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有居民700多万,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地区形成鲜明对照。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可以对距其海岸线370公里以内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由于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一国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公海。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有关北极问题,时下尚无类似条约。

    2005年1月,法国《世界报》援引巴黎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学研究所教授卡斯卡尔的话说:“综合数据显示,从现在起的25到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在一些具有“远见”的人看来,那时的北冰洋,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战略价值,方便的通航和资源开发也将成为可能。

    而毗邻北冰洋的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等五国近些年来对于北极地区所蕴涵的丰富资源兴趣日起,各国宣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的声音也愈来愈高。而发展中国家对于石油及天然气的需求又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产油国的供应速度却赶不上,众多因素使全球的石油巨头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油源,而北极正是一个争夺的焦点。

    2007年7月9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为维护该国“西北通道”的“主权”,将向该水域派遣6-8艘巡逻艇,不仅要强化在北极的军事存在,还要在那里修建一座深水港。

    同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该科考队由俄知名北极专家、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率领,这面国旗由加里宁格勒州的“火炬”试验设计局制造,其材质能抵御海水的腐蚀,国旗上刻有参与此次行动的科考队员及科研机构的名字。奇林加罗夫在抵达洋底后与洋面人员通话说:“(我们)实现了软着陆,周围是黄色的淤泥,未见有海洋生物活动。”

    这是俄罗斯海洋学家和极地工作者首次潜入4000多米深的北极洋底。有媒体评论认为,俄精心策划此次代号为“北极-2007”的深海考察行动,其目的除科学研究外,意在通过宣称俄对北极大部分地区拥有所有权,增强本国政治经济影响力。奇林加罗夫率队进行的这次科考活动引起不少国家的关注。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科考队的行踪受到一架美国间谍飞机的密切监视。

    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早在1946年便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大规模考察,随着后来北约组织的成立,美国更是在从阿拉斯加到冰岛的漫长北极线上建起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部署了相当规模的远程相控阵雷达、战略核潜艇、弹道导弹和截击机,并联合加拿大成立了“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通过一系列实质性的行动,美国已在北极周边部署了强大的联合军事力量,为其政治意图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实力基础。

    **环保大势所趋 各国均需妥协

    尽管北极蕴藏的丰富资源令各国垂涎,但在全球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及这片净土日益遭受到人类行为破坏的背景下,众多利益相关国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今年5月底,北极地区周边国家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的代表在格陵兰岛举行部长级会议,讨论有关北极议题,虽然对于该地区领土之争依然纠缠不清,但五国代表会后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共同保护北极地区环境。

    声明说:“我们将根据国际法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持北冰洋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我们将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协调下一起努力,加强执行现有措施以及制定新政策来维护海上航行的安全,以及防止或减少因船只问题而造成的北冰洋污染。” 此外,五国还承诺,“根据相互信任和透明原则”,今后将在北冰洋地区加强包括科研在内的合作。

    丹麦外交大臣佩尔•斯蒂•默勒称,五国代表在会上讨论的焦点是维护“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寻求或保持各方在科技发展方面的领先位置”。挪威外交大臣约纳斯•加尔•斯特勒28日在出席会议前表示:“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北极地区将面临严重挑战。为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项新的(北)极地政策。”

    美国地质勘探局这份评估报告出台后,该局局长马克•迈尔斯表示:“在我们就未来如何使用油气、如何保护濒危物种、土著居民和地球健康等问题做决定之前,我们需要知道那里(北极圈内)都有些什么。而我们的这份评估报告可以让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都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并让国际社会都来参与决定如何开发这一区域。”

    此外,一个名为“清洁空气观察”(Clean Air Watch)的环保组织也对北极环境前景表示担忧,该组织主席弗兰克表示,由于全球变暖,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极熊及其他野生动物正在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且它们还有可能被众多前往该地争夺石油资源的大型公司的破坏行为所伤害。弗兰克说:“一方面也许你会发现这个区域(北极)蕴涵着更多的资源,但是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为此付出代价,也许会使许多物种消失。当石油业及其他工业开始在这片净土上繁荣发展起来后,这里将变成一个新的休斯敦。”(麦兜/环球周末工作室)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