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与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携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北京在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办报告中明确宣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7年前,北京面对世界,作出了郑重承诺;7年来,中国信守承诺,全力践行这三大理念,从抽象变为现实,实现了非凡的跨越。
绿色环保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现代科技为场馆建设和运营提供坚实支撑,筹办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的2500多个日夜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已经实现了从抽象理念到全面践行的非凡跨越!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色宜人,还可近距离观看“鸟巢”,引得众多游客拍照留念。来源: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
绿色奥运:“染绿”了体育场馆,更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
银灰色的“鸟巢”、蓝色的“水立方”、金色的五棵松篮球馆……北京奥运会的一个个标志性建筑色彩各异。
绿色奥运理念的践行,让它们拥有了共同的色彩:“绿色”。
北京缺水,节水是每个奥运场馆的共同追求。集成采用大量的节水技术后,“鸟巢”成为一个典型的节水建筑。“‘鸟巢’70%的供水将使用中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水。”北京城建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总工程师李久林说,“这些再次回收利用的水不仅可以用于比赛跑道的冲洗,还用于场馆的室外绿化。”
据他介绍,“鸟巢”仅通过雨洪回用系统,就可将建筑屋面、比赛场及周边地区2万多平方米的雨水收集起来,满足自身50%的用水需求。
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耗能过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严格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正是“水立方”的一大特色。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洪庄一一细数了它的各项节能措施:采用大量专门措施降低自来水消耗,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4万吨;用空腔内透光的照明方式,采用单颗1W大功率LED光源,比荧光灯节能60%以上;采用ETFE膜围护结构设计,通过腔通风、自然通风等节能措施,比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整体节能9%左右……
北京奥运场馆已成为全球利用太阳能发电量最多的建筑群之一。仅国家体育馆等7个奥运场馆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就达58万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市近万人口一年的生活消费用电量!
北京、上海、沈阳、青岛……绿色奥运理念的践行,更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环境。
对北京环境质量改善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长年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住在清河边的赵慧颖说:“以前到夏天时,这条河特别臭,根本没法在河边散步。现在,河水治理好了,晚饭后,大家都爱去河边走一走。”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统计,北京至今已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在防治烟煤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连续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治理措施,空气质量已连续9年得到改善。据统计,北京的“蓝天”数量,已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7年的246天。
就是一直对北京空气质量持怀疑态度的美国资深记者詹姆斯·法洛斯,不久前也承认:“由于北京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在8月8日奥运会开幕前空气质量是能够达标的。”
绿色奥运理念的践行,正引导越来越多的人自觉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像许多国际大城市一样,机动车尾气是北京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北京的许多车主发起了“少开一天车”的公益活动,目前已吸引了北京112家汽车俱乐部、民间环保组织、高校环保社团的20余万车友加入。
“我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坐地铁就可以到单位,既省得堵车,又节约不少汽油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响应这项活动的张先生说。
普通民众的自觉行为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非常关注环境问题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卞林根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平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每月少开一天车,少烧一点儿煤,对环境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乃至政府决策都因绿色奥运这一理念而改变。污染严重的工厂陆续迁出市区,更加绿色环保的消费品进入家庭,机动车排放和燃油标准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和禁用超薄塑料袋等举措陆续出台……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公众文明的重要内容,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像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图为建设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来源:新华网
科技奥运:是运动会上的展现,更是产业化的开端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梦幻般的蓝色吸引了全世界的惊叹目光。而在光影魅力的背后,凝结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半导体(LED)照明是新一代照明技术,“水立方”业主对其有浓厚兴趣,但心里没底。科技部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国内最具优势的科研单位与业主一起进行分析论证,国家863计划也给予大力支持,科技工作者全力攻关,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为“水立方”的景观照明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据相关科研项目专家介绍,使用LED照明,不仅比普通照明节能近70%,而且由于采用了计算机编程控制,可以显示各种不同颜色和动态图案,为水立方营造出了变幻莫测的光影奇观。
而LED景观照明只是“水立方”众多技术难题中的一个。钢结构关键技术、ETFE膜结构装配系统关键技术、室内环境系统关键技术、智能救生系统……美轮美奂的“水立方”,包含着无数的科技奥秘。
实际上早在7年前,无数科技工作者就开始了自己的“奥运科技长跑”。
2001年7月27日。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仅14天。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共同宣布: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要针对奥运申办过程的焦点问题和奥运对科技提出的需求开展技术示范和科技攻关:在治污节水、清洁能源、清洁汽车、智能交通等方面建设一批先进技术的试点示范工程;围绕数字奥运,在数字新闻信息系统、智能化比赛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建设标志性工程;围绕运动科研,开展医疗保健和运动器材、兴奋剂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等等。
当全球气候明显变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能源问题举世关注时,中国科技界义不容辞,把科技奥运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全力为绿色奥运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据统计,在筹办北京奥运过程中,采用的“绿色”技术达358项,其中水资源保护技术121项,新能源利用技术69项,节能技术168项。仅节能技术的普遍采用,就让北京奥运会所有比赛场馆在运行时可节能50%,所有的居住设施可节能65%,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万吨。
奥运火炬虽小,科技含量却很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说:“在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圣火燃烧不能受影响,还要轻便、安全和环保的。这些都需要先进可靠的技术作为保障。”
刘兴洲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过技术攻关,终于研制出符合要求的奥运火炬内部燃烧系统。这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通过增加稳压装置、主燃室和预燃室双保险等方式,成功解决了低温、低氧、大风、大雨下燃烧等一系列难题,确保了奥运火炬在全球传递的顺利进行。
从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到关键材料技术的掌握;从节能照明灯的推广,到新型花卉的培育;从3G手机的问世,到京津城际高速列车的试运行……七年攻关,硕果累累。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含量举世瞩目。
“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运动会,广大运动员和民众都将享受到这些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科技部部长万钢自信地说。
“科技奥运不只是在奥运会上的展现,也是产业化的开端。”万钢进一步指出,奥运科技创新成果的全面推广应用,将有力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12月4日,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与附近的中国古代建筑相映成趣,宏伟的国家体育场和明代的娘娘庙让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中新社发杜洋 摄
人文奥运:践行了一种理念,更传递了一份关爱
好的建筑,不仅好在匠心独具的新奇外观,更好在无处不在的那份关爱。
“鸟巢”正是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建筑作品:入场时观众与车辆分流,确保观众安全;设置多个导视路标,方便观众找到座位;无障碍设施十分完备,残疾人能够直接进入一层看台;看台分成7层,每层观众都不会被前排座椅挡住视线……
令人难忘的不仅是“鸟巢”,“水立方”的更衣室、卫生间、池岸区等区域,铺设了防滑保温的人造石地砖,运动员走到哪里,感觉到的都是温馨;北京射击馆采用了生态型呼吸式遮阳幕墙,观众一走进馆里,立刻会感到丝丝凉意……
“人文奥运是三大奥运理念的核心,它要求奥运筹办工作处处以人为本。”北京市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顾问万嗣铨说,“具体到场馆建设,就是要注意强化人性化的设计,尽可能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感受到方便与舒适,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
细节体现关爱,细节决定成败。北京奥运场馆的细节处理,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许。
在参与中传播奥运精神,在参与中享受奉献的快乐。奥运志愿者开始招募后,年近古稀的孙茂芳老人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多项城市志愿服务中,无论风雨寒暑,他带领的志愿服务小分队始终活跃在北京王府井服务站点上。
“做一名奥运志愿者,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梦想。希望通过我这样一位老人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服务奥运的行列中来。”孙茂芳说。
据介绍,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10万名志愿者直接参与赛事工作,目前报名人数已达130万人。这在奥运历史上是个空前的数字。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无数人失去家园。正在福建龙岩举行的奥运圣火传递因此增加了一项内容:为遇难同胞默哀,为受灾群众捐款,为地震灾区加油……
“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的不仅是拼搏、超越,同时还将传递爱心。我们要把友爱传递给灾区人民,希望他们尽快摆脱阴霾,早日重建家园。”奥运火炬手徐正国的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筹办奥运会的各项工作造福广大人民群众”——7年来,北京和其他奥运协办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广大群众分享发展成果。
在北京,政府部门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普通民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现在从德胜门到昌平只要4角钱,比30年前还便宜。”家住德胜门附近的王汉明老人高兴地说,现在公交更方便了,也更快了。
借奥运会契机,北京市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公交车总数从2001年的17000多辆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辆。与此同时,北京地铁也得到迅猛发展,地铁13号线、八通线、5号线、10号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相继建成,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享受到快捷的城市轨道交通。
此外,北京市民普遍关注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社保等民生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力筹办奥运会与努力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相结合——正因如此,北京奥运得到了民众的真心支持,人文奥运理念也注入了独特的中国内涵。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一个人孤独地出现在洛杉矶赛场。
76年后,13亿中国人满怀热情地支持和参与北京奥运会。
从一个人到13亿人,这是一个跨越,更是中国全力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最好诠释。
(来源: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邹声文、孙晓胜、高鹏 编辑:韩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