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上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个月左右,世界银行的一个专家代表团专门赴北京为中国灾后重建献计献策。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塔拉•维什瓦纳特女士建议,应该建立社区级或村级社会保障体系以免灾区群众陷入贫困,应该用互联网技术保证每一个社区或村庄都得到帮助。
*** 任何村庄都不可掉队
维什瓦纳特女士的建议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早些时候的指示不谋而合。胡锦涛5月18日视察灾区时说,一定要千方百计尽快把救援队伍开进每一个村。维什瓦纳特在谈到灾后重建时同样认为,必须让每个村都得到帮助。
她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应该逐步将重心从“普遍的救灾”转到为灾区弱势群体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来。而要让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作用,则必须保持受保护对象的信息公开透明。
*** 信息要公开透明
实际上,中国某些灾区虽然没有互联网,但地方官员已为信息公开树立了榜样。四川平武县高村乡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干部说,她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一切都公开在阳光之下。在每天更新的公开告示板上,所有村民的亲人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一目了然。然后,乡领导据此决定救灾物资的分配。虽然道路中断导致救援物资投递迟缓,但乡政府采取如此公开透明的方式,使村民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团结一致,并对政府多了一些理解和支持。
对于这位基层干部的创新方式,维什瓦纳特表示“赞赏”。她接着指出,倘若互联网技术得到应用,信息公开将能更有效地实现。
她表示,通过互联网,所有各方都可以跟踪重建过程,可以了解到谁在哪里做什么。随着救灾和重建的推进,在地方层次将需要更多广泛而具体的信息沟通。
*** 世行在巴基斯坦建立网站帮助救灾
维什瓦纳特举例说,在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她曾与他人共同创办信息分享网站www.risepak.com,提供4000个受灾村庄有关财产损失、道路交通和救灾情况的信息,以便救援达到村级。为这个网站提供信息的志愿者中,既有来自非政府组织和救灾业界的,又有从灾区现场发回消息的个人,还有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学术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私营部门和政府组织。
RISEPAK系统提供了4000个村庄在震前的以下信息:每个村庄的人口、住房、水电供应,以及距离震中、伊斯兰堡和主要公路的远近。此外,RISEPAK系统随时更新灾后的以下信息:各村的交通情况、遭破坏程度、来自个人和组织的救灾物资情况等等。
这样,网民可对某个村庄进行快速检索,马上找到有关人口、受灾程度和救灾情况的资料,然后决定该去哪个村庄施救,以达到最佳效果。
维什瓦纳特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收集和提供信息,以确保‘每个村庄都不掉队’……RISEPAK是个信息收发系统。”
这个系统接收信息的方式非常简便。人们可按村填写标准表格,然后在线提交,或者通过短信、传真或电话等方式提交。公众提供的信息将在12小时内公开,所有人均可获益。
这位世行专家说,RISEPAK的建立基于以下信念:每位受灾群众的声音都得到倾听,确保每个村庄都不掉队、每个声音都得到尊重。
中国现在虽然也在救灾中发挥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成立专门针对社区或村庄的门户网站。结合平武县高村乡和世界银行的做法,我们有必要设立一个门户网站,以监控每个村庄或社区的每一项灾后重建措施。这样的网站对捐款人和志愿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将援助引导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并确保每一个村庄都不掉队。
(中国日报记者:付敬 编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