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忍的战场压力 吃药的美国军队
[ 2008-06-16 09:18 ]

***抗抑郁药使自杀率上升

但是,精神药物并非没有副作用。美国抗抑郁药生产商警告说,这些药物可能增大儿童和未成年人自杀的危险,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2007年敦促抗抑郁药厂家将18至24岁的年轻人也纳入警告范围,美国陆军士兵大都处于这一年龄段。

从战争打响到2007年底,有164名美国陆军士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自杀。目前,美国陆军的自杀率比2001年扩大了一倍。美国陆军5月29日说,仅去年一年,就有115名士兵自杀,其中36人自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创美军1980年记录自杀数据以来之最。而在2006年和2007年自杀的士兵中,有将近40%的人服用精神药物,特别是“百忧解”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

虽然美国军方声称关系不和是导致士兵自杀的主因,但外部专家感觉这与服用药物有关。美国哈佛医学院精神病治疗专家约瑟夫表示:“美国士兵在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后自杀行为高发,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靠药“养军”管用吗?

在美国陆军之外,对服用药物来应对战场压力的讨论少之又少,但在美国陆军内部却已研究多年。2006年编撰的《战斗压力伤害》一书认为:“没有什么神奇的药丸能够抹去战友粉身碎骨的形象,也不能消除与他换班的士兵的内疚。不过,药物能够缓解一些近乎难以忍受的战斗压力伤痛,有助于恢复个人的全面战斗能力。”这意味着任何能让士兵坚守在前线打仗的药物都能节约训练和换防经费。一名美军军医高兴地说:“这些药丸太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士兵长期驻防。”

但是,美国兰德公司在今年4月公布的研究报告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效果有限。美国联邦药物研究所也在去年10月宣布,目前确定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的证据不足。

曾经在伊拉克充当“诱饵”的勒琼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勒琼于2004年5月回国,但他还在继续服用抗抑郁药。他说,吃药物不能治愈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一年前,他干脆不再服药,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他说,在伊拉克许多士兵需要药物或者其他帮助,而药物和其他战争压力的作用又使许多士兵不能胜任职责,不少人在一片恍惚中外出巡逻打仗。

和勒琼一样曾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并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抑郁症的美国人有30万之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大约1/3的士兵称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不到精神医生的帮助。2007年,美国向伊拉克增兵3万,但军队精神健康工作者数量没有变化,只有大约200人,以至于美军士兵更难以得到心理咨询和帮助。

随着美军士兵多次被部署到前线和战斗期限延长,需要长期精神健康治疗的士兵数量不断增加。如果士兵没有充分的时间远离战火和硝烟,抗抑郁药和安眠药的使用也成了不可避免。美国里根总统期间的五角大楼人力资源总管劳伦斯·科布说:“一支并未准备打长期战争的部队长期作战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环球周末工作市/麦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