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丝机会,就绝不放过”
[ 2008-05-29 23:4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汶川大地震过后,唐家山堰塞湖又成焦点。5月26日至今,随着空中抢险通道开通,大批人员、设备、物资被直升机空运至堰塞湖坝顶,抢险效率大大提高,水患威胁正在被逐渐削弱。

然而此前,这条重要的空中生命线却因能见度不足一度中断。

“我们是来执行抢险任务的,现在只能干着急”

随着堰塞湖抢险任务的下达,绵阳机场,这个距离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最近的机场,一下成了堰塞湖空中抢险的“要塞”。

5月24日9时,绵阳机场能见度只有800米。由于能见度达不到2000米要求,执行堰塞湖抢险运输任务的1架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和30多架米-17军用直升机无法起飞,只能在停机坪待命。

米-26直升机是目前世界承载量最大的直升机,载重能力达到20吨,它将主要用来吊运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抢险设备上坝顶;米-17直升机承载能力只有1.5吨,它将主要运送抢险人员和一般物资。

“昨天就没飞,能见度一直不够。”担任机场指挥的绵阳民航管理局局长冯建华告诉记者,23日至24日,机场能见度最高只达到1200米,擂鼓镇、唐家山的能见度也无法满足。根据计划,5月24日,绵阳机场应该完成几十个架次的直升机值勤班次,“飞机不起来,计划就无法完成”。

13时,在绵阳机场停机坪上,每架米-17军用直升机旁边都围着四五名机组人员,抱着对讲机,不发一言地听着塔台传来的天气预报,焦急等待着起飞命令。不远处,和他们一起在毫无遮拦的停机坪上等待的,是180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他们将乘直升机前往坝顶。

此时,地表温度超过50度,天气潮热,不少人的鼻头渗出了汗,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了不少人。

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副参谋长李君岐一边命令机组人员做好飞行准备,一边告诉记者:“我们是来执行抢险任务的,都等到现在了,飞机还是飞不了,我们只能干着急。”说罢,扭头向机组人员再次命令:“随时准备,一有命令,立刻起飞。”

“有一丝机会,就绝不放过”

在绵阳机场塔台里,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空中指挥部总指挥、成都军区空军参谋长战厚顺的眉头一直紧锁着,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无疑是他最担忧的事情。

15时,随着绵阳机场上空的气象条件转好,能见度增高,战厚顺赶紧命令:“起飞一架,执行勘察任务。”济南军区陆航团的一架米-17立即起飞。16时,这架米-17直升机带着不好的消息返航:唐家山地区云层厚能见度低,无法降落至坝顶。

24日当天,多架米-17直升机先后起飞,携带人员和装备飞往唐家山地区尝试降落。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政委程跃进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唐家山云层很厚、能见度低,搭载武警官兵和物资的直升机一直无法降落;只有一架直升机利用短暂机会执行了降落任务,但因天气突变,不得不重新拉起,将8名指挥官留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后返回。“我们做好了准备,可就是上不到坝顶。”

下午,还有2架民用直升机也曾从绵阳机场起飞,尝试飞往北川,均因同样原因返航。

第二天一早,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张茂生第一个驾驶米-17直升机从绵阳机场起飞,搭乘10名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向唐家山突进,但是,当飞机飞行至安县境内时,能见度降至300米,再加上云层过厚伴有小雨,无法完成降落任务,只能返航。在返回绵阳机场上空后,张茂生驾机在机场上空爬升,进行云层厚度勘测,直至3900米高空仍未能钻出云层。“这么厚的云层,严重影响飞行,不过,我们会不停地飞,不停地找机会,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放过。”张茂生说。

25日中午,在绵阳机场现场指挥的总参陆航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受命执行堰塞湖抢险以来,陆航部队直升机已经采用低空云层行进、高空寻找云缝、其他方向迂回等3种方式不同方式向唐家山突进,但均未取得进展,“最大的敌人就是能见度过低,部队官兵现在都很着急。”程跃进也告诉记者:“30多名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上的武警官兵此时急需给养。”

下午,连日的低能见度,让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作出决定,派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徒步携带炸药突进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看到绵阳机场的150名武警官兵整装出发,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的官兵更加焦急,“到现在都飞不了,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17时许,俄罗斯派遣的一架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飞抵绵阳机场。它将同已到绵阳机场的隶属于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米-26直升机一道,参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吊运大型机械设备的任务。记者了解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急需的大型机械已在擂鼓镇集中,而这些设备要想运输上堰发挥作用,只能依靠米-26。

“快,天赐良机!”

机会就在焦急地等待中来了。25日夜间的一场小雨,驱散了连日来弥漫在绵阳机场的雾气,让这里的能见度一下提高不少,气象消息显示,26日机场和北川地区的能见度都达到2000米。

“快,天赐良机!先飞一架看,带上200公斤水和食品,200公斤汽油,先运急用的。”26日6时30分,还没顾得上吃早饭的战厚顺下达命令。不一会儿,从对讲机那边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落地任务完成。紧接着,又有几架米-17直升机朝着唐家山方向飞去。

没过多久,战厚顺手拿着碗筷兴奋地告诉记者:“空中通道已经打通,5批9架米-17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8时许,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已在待命起飞。“只要米-26飞,米-17就等着。”根据空中指挥部意见,空中通道将重点保障米-26飞行。因为谁都明白,只有把大型机械运上坝顶,抢险工作才能有实质进展。

9时,待命多日的米-26重型运输机终于从绵阳机场起飞,带着巨大的螺旋桨轰鸣声,前往唐家山堰塞湖执行抢险运输任务。

不到半个小时,记者随机搭乘的这架米-26就来到了堰塞湖上空,经过机组人员对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上空的勘测后,降落在距唐家山7公里的擂鼓镇临时停机坪上。这里数十台大型机械正等待被吊运。

11时许,一台约13吨重的掘土机通过钢缆和直升机机身相连,被第一个吊运飞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不久,这台掘土机就被成功吊运至堰塞湖坝顶。随着米-17和米-26抢险运输任务的不断完成,堰塞湖抢险的空中通道终于开通。

26日19时,记者从总参陆航部设在绵阳机场的空中抢险救灾指挥部获悉,陆航部队已出动直升机30余架次40多小时,运送包括汽油、柴油、饮用水、食品、帐篷、被褥、炸药、雷管等在内的物资40多吨,运送抢险人员300余人次。截至记者发稿时,空中运输仍在继续。“我们会根据气象条件及时调整飞行方案,尽最大努力运送更多抢险物资和人员。”总参陆航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日,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也为抢险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了解到,这架“大力士”,当日向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共吊运包括铲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0多台,这些设备都已进入工作状态,极大地提高了抢险作业效率。

(来源:新华网成都5月29日电 记者 郭威  编辑:董玮)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