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款:账要算清、费要少收
[ 2008-05-21 10:12 ]

    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以来,华人世界表现出空前团结,除大批志愿者赶赴灾区外,无数中国人纷纷解囊相助,向灾区群众伸出援手。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社会各界、海外华人及国际友人向汶川大地震捐款捐物,总价值已经超过百亿人民币。在这种时候,如何管好、用好救灾款物,不仅直接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活和灾区重建,关系到亿万捐助者的心愿能否实现,还关系到全社会对中国慈善救助系统的信心。因此,作为救灾款物主要管理者、使用者的民政部门及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一定要把救灾款的每一笔账算清,把每一分钱用好。同时,还应该真诚地接受社会监督,哪怕这种监督有些“吹毛求疵”,也不要抱怨。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用好这笔沉甸甸的救命钱。

    权威数据相差7200万的事不能再发生

    首先,要做好救灾款的统计工作。救灾款能不能用好,第一步是要算清楚到底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如果连基本的统计数据都弄不准,又何谈用好救灾款?

    5月19日,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3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捐赠款物9.90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款物6.03亿元。可是就在同一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媒体公布,截至19日11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已接收到来自国内外捐赠的款物达27.44亿元人民币,其中总会10.62亿元,地方各级红十字会16.82亿元。拿两份数据对比,问题显而易见,在同一天,中国两大救灾款物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救灾款物的数据竟然不一样,截止时间在前的数据,比截止时间在后的数据多出了7200万元。

    是统计标准不同,信息沟通不畅,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造成了统计结果的不同?我们不知道答案。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管理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互相打架的现象都不应该发生。管理部门应该明白,你们手中的钱寄托着亿万捐助者的爱心,是灾区群众的救命钱,每一分钱都应该算仔细、算清楚,这既是你们肩负的政治责任,也是道义责任。各救灾款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沟通信息,采取统一标准做好救灾款物的统计工作,防止因为数据混乱,引发社会误解。

    行政管理费该收多少?

    其次,应降低救灾款的行政管理费收取标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全球华人的捐助热情空前高涨。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3时,全国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高达108.34亿元。面对如此巨额捐赠,相关部门将收取多少行政管理费,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组织的相关规定,在接收捐助时,慈善组织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行政管理费,用以支付员工工资、机构运转、救灾款物调拨、审计等费用。中国红十字会的行政管理费一般为捐款总额的3.5%,原则上不超过5%。在平时,收取这样标准的行政管理费没有问题,但在汶川大地震这种特殊时期,如果仍按原标准收取行政管理费,标准就显得偏高。

    按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收到的27.44亿元计算,3.5%行政管理费就高达9600万元;如果按照全国捐赠款物总合的108.34亿元计算,3.5%行政管理费就高达3.8亿元。救灾的行政管理费用显然用不了这么多钱。相关部门应该适当调低行政管理费的收取标准。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报实销。不要定有多少钱可花,而要定有多少钱该花。同时,救灾款物管理部门也可以着手编制汶川大地震救灾特别预算,按照预算进行开支。最后,审计部门应对相关部门开支进行严格审核,严防救灾款物被挪作它用。

    应实行救灾款物的日披露制度

    最后,相关部门应实行救灾款物数据的日披露制度,以利于社会监督。19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庞陈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及时邀请审计监督部门进行跟踪审计,并欢迎全社会来监督他们把这笔善款用好。

    民政部门的表态非常好,下一步就是如何真正落实审计、落实全社会监督的问题。审计监督比较简单,只要相关部门邀请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即可。可社会监督又该如何落实呢?我想,要落实社会监督,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公开救灾款的接收和使用情况,相关部门应每日公布救灾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明细,让公众清清楚楚地看到收了多少钱,每笔救灾款又花到了哪里,只有充分公开、透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监督。

(来源:新华网 作者:窦含章)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