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积极应对
4月22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主持“粮食峰会”,与来自联合国、非洲和欧盟的官员、专家及食品生产商等共商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联合国世界粮食署执行干事希兰在发言中说,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
希兰将这场危机称为“寂静的海啸”,她表示,2004年印度洋海啸造成了25万人死亡或失踪,导致大约1000万人陷入贫困,而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无声的海啸”也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希兰说,这场“海啸”使全球新增大约1亿“饥民”,对全球2000多万名贫困儿童构成的威胁尤其巨大。在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可能6个月前还不需要粮食援助,如今却被“海啸”推回到无力买粮的困境。
英国首相布朗也在会上表示,现在英国的消费者已经感觉到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不过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他说:“抗击饥饿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道德挑战,对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所以我确信国际社会需要积极协调配合对此做出反应。” 此外他还呼吁,全球应当进行一场“农业改革”,鼓励低收入的农业劳动者能够利用高科技的解决方案促进粮食增产。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总干事雅克·迪乌夫4月23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20年中各国政府在决策上的种种失误,造成了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粮食危机。他称,国际社会目前必须调整资源,确保今年全年粮食生产取得丰收。
对于目前全球粮食危机,迪乌夫说:“这并不是传统的希腊式悲剧,人类的命运只能由神而不是自身来掌控,现在我们有能力来影响自己的未来。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国际机构正在为贫困地区提供粮食援助,但我们目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确保2008年全年粮食丰收。”
此外迪乌夫还表示,他认为,如果一些主要国家能够加大对农业及农业援助的投资的话,未来几年中粮食有可能会大量增产。他说:“一直以来我们都缺乏两样东西,即政治决心和资源。我希望眼前的这场危机迫使我们尽快使用这两样东西来解决问题。”
***多种因素推动粮价上涨
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曾经用“次贷危机后,下一场危机将是农产品危机”这样的标题来形容目前正在逐步升级的粮食危机,而导致这种忧虑的直接原因就是全球范围内飞速上涨的粮食价格。
进入2008年后,国际粮价大幅攀升,涨势异常迅猛。根据世界银行今年4月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从1月到3月,美国出口小麦价格从每吨375美元涨至440美元,泰国出口大米价格从每吨365美元涨至562美元。3月份,国际小麦价格一度达到19年来最高点,国际大米价格一度达到28年来最高点。
有专家指出,近期粮价飙升由多方因素共同推动。有分析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攀高的罪魁祸首。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此外,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对于生物燃料的开发及利用等因素都对目前的粮食危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国际市场油价大幅飙升,不仅推高了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农业运输等综合成本上升,增加了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其次,随着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相应增加,而且,一些国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居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肉类食品所占比例增加,导致饲养家禽和家畜所需的饲料也在增加。
生物燃料“与人争粮”
此外,近年来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正在形成“与人争粮”的局面。由于石油价格攀升,美国等国家提出以玉米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导致许多国家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减少,这也是推动国际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麦兜/环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