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伯南克力挺美国经济 中国能否一枝独秀?
[ 2008-03-01 08:00 ]

2月28日,布什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

2月28日,伯南克在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作证

美元对欧元汇率跌至历史新低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阴云正笼罩在全球经济上空。2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异口同声力挺美国经济,否认了“衰退说”。然而即使美国经济幸运地避免了衰退,大幅度下滑也是必定的。那么美国经济这一次打喷嚏,能否让中国也感冒呢?

***布什:否认经济衰退

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在白宫记者会上说,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并未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陷入了衰退,而且未来也不会陷入衰退,所以反映美国经济长期基本面的美元也会逐渐走强。他承认美国经济目前增长缓慢,但不认为出现了衰退,称“增长缓慢”和“经济衰退”二者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

针对有传闻称美国国会一些人正在谈论新的刺激经济计划,布什说“第一个”刺激经济的计划看起来是个很好的主意,我们需要看看这个计划的实际作用与效果,目前还没有必要制定另外的刺激经济计划,为什么不给现有的刺激经济计划一个施展拳脚的机会呢?

***伯南克:准备再次降息

伯南克当天在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说:“我坚信美国经济将会回归到增长迅速、价格稳定的发展道路上来。”关于人们对美国经济是否陷入滞胀(即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伴有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的担忧,伯南克给予了明确的反驳。“我并不认为美国经济将会进入滞胀状态。我们还远远没有到达上个世纪70年代的滞胀状况。”

美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风险是增长放缓,而不是通货膨胀,伯南克说。他还表示,美联储已经做好了再次降息的准备,以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投资者预测美联储会在3月18日举行的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上再次决定降息。从去年9月份开始,美联储已经多次降息。其中在1月份,美联储在8天之内连续两次降息,降幅达到1.25个百分点,成为25年来最大的单月降息幅度。

伯南克和布什认为,美国已经连续出台强有力的反衰退措施,这些措施将在6个月后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美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好转。

***美元汇率创新低

28日公布的美国政府报告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仅仅增长了0.6%,几乎停滞,与2007年第三季度的4.9%相比大幅度降低。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降至0.4%左右。

受此利空经济数据影响,28日纽约汇市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比价全面下跌,其中美元对欧元比价创历史新低。

当天,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一度升至1比1.5229,刷新了前一个交易日创下的1比1.5143的历史最高纪录。尾市时,欧元对美元比价报1比1.5215,高于前一个交易日的1比1.5120。

此外,28日纽约汇市尾市时,英镑对美元比价从前一个交易日的1比1.9842升至1比1.9926,美元对日元比价从1比106.45降至1比105.36,美元对瑞士法郎比价从1比1.0622降至1比1.0503。

华尔街人士当天在当地媒体上撰文指出,展望外汇市场,美元比值回升的几率在短期内近乎渺茫。

***国际油价创新高

美元的持续贬值致使国际油价连日来屡创新高。一名能源分析人士说:“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日益加剧,因此投资者选择投资于石油等有形商品。”

2月2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收盘时涨到创纪录的102.59美元一桶,上涨2.95美元。其价格在2月29日的亚洲电子盘交易中进一步上涨,一度达到103.05美元一桶,后来略微回落,收于102.92美元,比前一天上涨了33美分。

***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中,中国曾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抗跌能力。那么这一次,中国还能再度上演“一枝独秀”的神话吗?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中国不可能完全不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晓晶认为,中国至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受到影响:一是出口。中国出口商品的48%销往美、欧、日,由于出口在中国整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30%,美欧经济趋缓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二是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有可能逆转。次贷危机的加剧导致全球信贷紧缩愈演愈烈,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已经逆转。它也必将对中国产生影响;三是负财富效应将导致消费意愿的下降。2006、2007两年中国内需稳步增长,股市的财富效应功不可没。虽然目前中国股市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但通过香港股市的渗透,次贷危机对股市的巨大杀伤力已经直接作用到了中国股市。

尽管如此,西方学者大多认为,凭着超过3万亿美元的GDP(接近全球的7%),以及日渐成熟的宏观调控,中国能够抵御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的打击。作为中国人,我们同样有理由对2008年的中国经济寄予厚望。

(王建芬)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