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北极“圈地” 考验国际机制适应能力
[ 2007-07-31 18:2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本国国内的人口急剧减少和对广大远东地区领土的失控没有减弱北极熊扩张领土、争夺资源的动力。24日,俄罗斯号核动力破冰船与搭载着两名俄罗斯议员(包括杜马副议长奇林卡罗夫)及上百名科学家的费奥多洛夫院士号考察船相继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军港启程,开始对北极的探险考察活动。此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公里的莱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为俄罗斯对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提供进一步的证据。科考计划中的高潮是周日(29号)两位杜马议员乘坐两艘微型深海潜水艇下潜到北极冰面下4000多米的海底,在正对北极极点的地点插上一面由钛金属制作的俄罗斯国旗,对俄罗斯在此地的主权要求作出政治表态。

根据现行国际海洋法公约,一国专属经济区是离该国领海基线200海里(大约370公里)以内的范围。而如果俄罗斯可以证明现在专属经济区外的北极海底大陆架与其领海内大陆架属于同一构造,则有可能申请将这些地区纳入其专属经济区,俄罗斯领土可以因此增加120万平方公里。2001年俄罗斯向联合国提出的对莱蒙诺索夫海岭的主权要求被拒绝,后者要求俄罗斯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近一个月前,俄罗斯地质学家们声称在最近的一项大规模北极地质勘探中他们已经发现了支持莱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大陆架自然延伸的有力证据。

对于北极点持有主权要求的除了俄罗斯以外还有丹麦、加拿大、挪威,而美国作为没有签署联合国82年海洋公约的国家也没有放弃对北极地区资源可能的所有权——尽管美国不能通过现有的联合国框架来参与对北极事物的讨论。各国对北极虎视眈眈除了北极领土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更直接的还是觊觎北极冰层下的丰富自然资源,尤其是预计占全球四分之一的未勘探石油天然气储藏。

俄罗斯最近对北极的探险考察活动和重申主权的最新努力可以被视为产权起源的一个经典案例:(自然资源)相对价格在过去几年的迅速提高使得经济主体对于原先的无主或是公共资源产生了界定产权边界的动力。而由此产生的多个主体产权要求之间的冲突则考验着现行国际机制(联合国、海洋公约)本身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能否让这场21世纪关于北极的圈地运动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立场)

/研究员 张昕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