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7月3日向新闻界通报,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环保总局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 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潘岳指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上述被限批的13个市、县、工业园区,应在三个月内对本辖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迅速整改。此次“流域限批”是既今年一月份环保总局对4个行政区域、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遏制高污染产业之后,又一次施用“重典”。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通报会后,《中国日报》第一时间对潘岳副局长进行了独家专访。他就“整改范围和时间”,“环境问责制”,“中国的污染状况”,“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体制”,“中国的污水处理”五个话题发表了看法。
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坦言对“流域限批”能取得的成效“并不乐观”。
“不管是“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只是比以前的环境执法手段略狠一些而已。以前是让你关停并转,我走了你又故态复萌,我拿你没办法;现在是你不关,其他的项目就不给你批,你为了保一个亿可能要损失十个亿,你自己衡量得失,”潘岳表示。
“这确实更有效一些,但和现在的严峻形势比,和“扭转先污染后治理思路”的期望比,真是相差太远了。然而,这是现有法律政策框架中环保总局能动用的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再狠一些的我们没有了。”
“‘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怎么扭转?唯GDP的发展观怎么改变?为什么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么久,最高领导人的决心这么大,但环境污染恶化的态势仍然改变不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思路或者观念问题,而是一个利益问题。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业结合起来,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要么乱上煤电、化工和钢铁等重化工项目,要么庇护非法排污企业,”他说。
“不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制度,不问责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官员,这种现象就一天不能阻止,‘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就一天不能改变,”他说。
潘岳说,五年来,执法行动的时候,见到一些大污染企业是由当地政府不是“挂牌督办”,而是“挂牌保护”!
就是这次“流域限批”行动中,环保总局检查组在安徽铜陵市经济开发区的金威铜业检查时居然遭到拒绝,出示了执法证后,企业仍称必须有“内部人”带领方可入内,检查组最终还是没有进得去!
“连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的环保总局都进不去,由地方管辖的地方环保部门能进去吗?老百姓能进去吗?”
潘岳表示要想遏制污染恶化势头,首先要建立环境问责制度。对区域性、流域性重点环境问题或企业重大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追究政府相关人员责任,特别是地市以上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实行环境责任跟踪制度,无论升降调任,官员在当任时所造成的环境责任仍将受到跟踪追究。(《中国日报》记者 李方超)
(如需更多《中国日报》稿件,请联系:中国日报社总编室 010-64995218,010-64918377(传真)zhangfeng@chinadaily.com.cn)